汉武帝时空
刘彻盯着直播,眼睛里映着朱棣纵马驰骋、冲锋陷阵的英姿,心里那个羡慕啊,忍不住赞叹道:“好一个英年天子,果然气度不凡。”
一旁的董仲舒,这位儒家大师,却皱着眉头开口谏言:“天子受命于天,乃国之根本,朱棣如此冒险,不妥啊!”
刘彻听了,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骑射技术确实不如朱棣,但他还是爽朗地回应:“董夫子放心,朕自然不会和朱棣一般御驾亲征,但日常练习骑射,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啊!”
董仲舒听了,点了点头,但脸上仍旧挂着一丝担忧:“陛下,您的安危关系到大汉的稳定,还请三思而后行。”
刘彻摆了摆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董夫子,朕自有分寸。朕虽不亲征,但也要让我大汉的将士们知道,他们的皇帝不是只会坐在宫中的书生。”
旁边的卫青看着刘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既有着不输于朱棣的雄心壮志,又有着不同于朱棣的稳健和睿智。
刘彻转头对卫青说:“卫将军,你看朱棣这五征漠北,我大汉是否也能效仿一二,以振我大汉天威?”
卫青恭敬地回答:“陛下,我大汉兵强马壮,若能适时出击,定能扬我国威。但需谋定而后动,不可轻率。”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看着画面上的朱棣,眼中流露出一丝羡慕,他感慨道:“朕当年也是这边驰骋疆场,可惜现在被困在这深宫之中啊!”
这时,魏征这位头铁的谏臣毫不客气地开口怼道:“陛下的带兵能力可以说在帝王中是前所未有的,但陛下既然做了天子,就应该明白天子有天子应该做的事情,打仗就应该让将军们去做!”
李世民听了,微微一笑,他知道魏征这话虽然直,但也是出于一片忠心。他点头道:“魏卿说得是,朕虽有征战之心,但也明白治国之道。朕的战场,如今已从沙场转移到了朝堂。”
朱元璋时空
朱标看着朱棣在直播里的画面,那英姿飒爽的模样,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他轻声斥责道:“老四,你已然贵为天子,如何能以身犯险?大明刚刚经历靖难,若是你出了事,恐怕社稷动荡!”
朱棣刚从朱元璋的鞭子下逃回来,还喘着粗气,听到大哥的话,他连忙求饶似的说:“大哥,我的梦想就是驰骋疆场啊,不过我会把大哥你的话记在心里的。”
朱标看着朱棣那副模样,心里又是气又是怜,他叹了口气:“老四,你这性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要知道,身为皇帝,你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大明的稳定。”
······
【朱棣这哥们儿,刚把鞑靼那帮家伙打得落花流水,屁股还没坐热呢,瓦剌部落就趁机冒了出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永乐十一年,瓦剌的老大马哈木来了个“斩首行动”,把本雅失里给咔嚓了,还立了个傀儡大汗答里巴。
阿鲁台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向朱棣投降,还请朱棣帮忙打瓦剌。
朱棣一看,这正是机会,封阿鲁台为和宁王,希望他能牵制马哈木。
马哈木知道后,对明朝的怨恨更深了,双方的关系一下子跌到了冰点。
马哈木还借着打阿鲁台的名义,带着部队逼近漠南,实际上是向明廷示威。
朱棣一看,这瓦剌的扩张势头太猛,违背了他想让各部落势力平衡的方针,决定亲自出征瓦剌。
三月十七,朱棣带着他的宝贝皇太孙朱瞻基,一身戎装,亲自统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北京出发,北征瓦剌。这一路上,旌旗蔽日,战鼓震天,好不威风。
到了六月初,明军抵达了撒里怯儿,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刘江率领的先锋部队和瓦剌军在三峡口交上了火。
一番激战后,从俘虏那里得知,马哈木的主力就在忽兰忽失温,也就是三峡口西边百里的地方。
朱棣一听,立刻命令军队急行军。六月初七,明军抵达忽兰忽失温,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开战。瓦剌的三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带着三万瓦剌军在山上拒守,朱棣先派出骑兵挑战,引诱瓦剌军队下山,随后三面出击。
明将柳升率领神机营,炮火连天,铳声震耳,击毙瓦剌军数百人。瓦剌军阵脚大乱,朱棣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冲锋陷阵,瓦剌军节节后退,明军乘势追击。双方激战中互有伤亡,明将郑亨、马聚中流矢负伤,满都战死,瓦剌军中王子十余人,士卒数千人被杀,马哈木率部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