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开始参与政事,掌握着大权。
太子李弘就算监国,在短时间内也达不到能威胁武媚娘地位的程度。
其次,李弘和武媚娘之间有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件事儿上:第一件事儿发生在咸亨二年(公元 671 年),大概是李弘死的前三年左右,李弘留在长安监国,发现宫里幽禁着两位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俩公主因为她们的母亲萧淑妃获罪,年纪老大了还嫁不出去。
李弘心善,奏请他爹让她们出嫁,这可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从此就失去了母后的宠爱。
但李弘奏请让萧淑妃的女儿出嫁,虽说不合武媚娘的心意,但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儿就结仇杀子。
而且李弘死后,武媚娘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他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第二件事儿是太子选妃没成。武媚娘一开始给太子选的妃子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可定好婚期后,杨氏竟然被武媚娘的外甥贺兰敏之给奸污了,婚事就黄了。
这在客观上可能导致李弘跟母后娘家人结下仇怨、关系疏远。
这件事讲出来就有点奇怪了,武媚娘为了外甥杀了自己的亲儿子!
这外甥才是从她肚子里面爬出来的?
而且这《新唐书》的这记载又被李治的表现亲自打脸了,李弘死后,李治那是悲痛万分,破例追尊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 “孝敬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独一份儿,父亲追尊儿子当皇帝的事儿。
李治还用天子的礼仪把李弘厚葬在洛阳郊区的唐恭陵,陵墓的规格完全按照皇帝的来,还让百官按照给皇帝服丧的制度,为李弘服丧三十六天,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国葬。
李治还亲自写了《睿德纪》的碑刻放在恭陵边上。
李治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里更是直接提到:李弘自打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了痨病,又接受他爹的命令带病处理政事,以至于劳累过度,让旧病加重,最后病死了。
从前面李治的人生经历来看,咱们都知道,李治绝对不是个恋爱脑,也绝对不可能放任自己的皇后毒死自己培养长大的太子,特别是在他自己还生病的情况下。
而且就从李弘死后所享有的哀荣来看,如果真是武媚娘毒杀的太子,那李治怎么可能没有别的反应呢!
有关鸩杀李弘的记载,《唐会要》和《新唐书》最为笃定,可这两本书比《旧唐书》出版得晚,采纳了一些后来的传言。
宋朝的史学家司马光就对此提出了异议,说道:“《实录》、《旧传》都没说李弘是被毒死的。”
由此可见,“鸩杀说” 很值得怀疑。
那么,既然太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唐高宗李治要把朝政交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