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到底幸不幸福,青鸟不清楚,但松赞干布至少是把文成公主捧在手心里疼着的。
贞观十五年(641 年),松赞干布 25 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禁卫军的精锐部队从吐蕃远道出来迎接。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经过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跟松赞干布迎亲的队伍碰面。
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女婿的礼节特别恭敬,跟文成公主一起回吐蕃,对亲近的人说:“我祖上父辈都没有跟大国通婚的,现在我能娶到大唐的公主,真是太幸运了。得给公主修一座城,好向后代显摆显摆。”
于是松赞干布专门给公主修了布达拉宫,一共有 1000 间宫室,豪华又壮观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涂红脸蛋的习俗,松赞干布就下令不让弄了,自己也换下皮草,穿上丝绸衣服,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唐朝的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认字儿的人管理吐蕃的文书。
吐蕃的书籍《贤者喜宴》记载 “松赞干布登上欢乐庆祝的宝座,给文成公主加冕,封她做王后。”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接到吐蕃。”“到了羊年(683 年)…… 冬天,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里,有赞蒙这个尊称,而且去世后还能享受祭祀,这两项都有的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才有的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就文成公主有这待遇。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祭祀昭陵。
唐高宗夸松赞干布,给他进封成賨王。按照松赞干布的模样雕刻石像,摆在昭陵玄阙下面。
可见有个强大的娘家,给外嫁的女儿带来的底气那是杠杠的。
永徽元年(650 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了 30 年,努力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喜欢藏族的同胞们,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有 “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 卷经典、各种各样的金玉饰物”,还有好多烹饪技巧和食物,各种饮料,各种带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占卜的经典 300 种,用来分辨善恶的明镜,建筑和工艺的着作 60 种,治 404 种病的药方 100 种,医学论着 4 种,诊断方法 5 种,医疗器械 6 种。还带了芜菁种子之类的去吐蕃。
跟着文成公主去吐蕃的文人帮忙整理吐蕃的相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和大臣们的重要谈话,让吐蕃的政治从原始走向正规。
唐人陈陶的《陇西行》诗里有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样的话,能证明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影响特别大。
永隆元年(680 年),文成公主因为得了天花去世,吐蕃王朝给她举行了特别隆重的葬礼,唐朝派使臣去吐蕃吊唁。拉萨到现在还保存着藏人为了纪念她造的塑像,都有 1300 多年历史了。
可能好多人会说,就是因为文成公主带去的这些典籍和工匠,吐蕃才强大起来的。
但这就是咱华夏最牛的本事,教化同化。
要是没有文成公主,那现在高原地区还能属于华夏吗?
要知道,吐蕃那时候不光跟大唐通婚,还跟尼泊尔、印度都有往来,要是吐蕃被他们同化了,拥有高原的印度,还不得天天想着怎么恶心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