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动静了。青鸟心里有点儿小失落,但也有点儿小庆幸。
青鸟微笑着对着直播间说:“感谢榜一大哥的梦幻城堡,您的支持让青鸟更有动力继续直播。接下来,咱们继续聊聊第三个打赏任务,聊聊靖难的那些事。”
……
【在讲明朝的这场藩王之乱前,我们先来讲一下,这场动乱的背景!
这场藩王之乱,怎么说呢。从感觉上,和秦朝二世而亡的感觉是有点相似的。
首先,动荡的时间都是开国皇帝死去后不到一年;
其次,明朝虽然说是藩王之乱,但战后的政治中心是发生了重大改变;
再者,两个王朝的动荡导火索都可能归结到继承人的死亡。
最后,帝国的二世皇帝都失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是不是极为相似啊,当然不同的是,明朝还是传到了他们皇室内部。
咱们先来聊聊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他可是大手一挥,大封宗室二十五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
这些藩王虽然名义上没有封地的管治权,但手里头有兵权,少的有三千人,多的能达到一万九千人。
特别是驻守北方边境的九位边王,那军权更是大得很,比如宁王,手里头“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惠帝,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建文帝继位。
建文帝一上台,觉得这些藩王手里的权力太大了,便开始了自己的削藩之旅。
但他没想到,这一削,居然削出了大问题,由此,席卷大明的藩王之乱开始了。
由于举兵的藩王是以靖难之名起兵,所以这场战乱也被称为靖难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