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小败一阵后,虽然立刻站稳了脚跟,但这时他面临的危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为啥这么说呢?
四月二十三日,燕军众将要求北返,择地休整,朱棣不同意,说“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
大部分人站于左侧,朱棣怒。
在过去两年的靖难之战中,虽然朱棣这边相对弱小,但凭借着他的魅力和统军能力,这个造反小团队还是团结一致,打赢了朝廷。
而现在,朱棣的军队都已经打到长江边上了,与京城隔江相望,怎么军中反而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呢?
这里面的原因可不少。
首先,朱棣的军队里有很多北方士卒,甚至北方少数民族士兵的人数不少于汉族士兵,水土不服可能是士气低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朝廷的腹心地带,南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这和在北方作战的情况大不相同。
最后,现在南军的统帅是魏国公徐辉祖。徐辉祖是谁?
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子。
要知道,在朱元璋时代,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
直到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朱元璋将徐达接回南京休养。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为了追思徐达开国之勋,更是赠其家三世皆为中山王。
而且,明朝朱元璋实行的是万恶的军户制度。
也就是说,现在跟着朱棣造反的这些人,他们的祖父父亲,可能都是徐达麾下的将士。
朱棣造反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除了他自己从军多年的威望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老婆是徐达的女儿。
那现在魏国公徐辉祖就在对面,几十年前上一个魏国公徐达,就此从京城出发,一路打到了北平,推翻了元朝。
那这个魏国公,会不会和他爹一样,也是个超级猛人?
诸多因素纠葛在一起,便出现了历史上的这一幕!
就在朱棣军中即将生变之时,朱能这时强力支持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坚定了燕军坚持的决心。
正好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
当然也有记载,说是京城谣言徐辉祖要投降朱棣,所以朱允炆疑心病又犯了。
但历史上记载的很清楚,徐辉祖在朱棣攻入京城时曾带兵反抗,而后在朱棣想要登基时,也拒绝以魏国公之名劝进,后世也将他作为建文忠臣首位。
无论是徐辉祖先被召回,朱棣的燕军再坚定信心;还是说燕军先坚定了决心?
此时朱棣又一次转危为安了,那接下来就是只要击溃面前的大军,就可进入京城了,但朱棣要如何攻入高耸的京城呢?】
······
汉武帝时空
刘彻在直播上看到关于徐达的威望及其对朱棣造反的影响,轻轻皱眉。
卫青注意到刘彻的神情变化,立刻表明了自己的忠诚和退让之意,他说:“陛下,只待为陛下驱逐匈奴,臣立刻退居长安,闭门修养。”
刘彻听到卫青的话,连忙拉着卫青的手,表达出对卫青的信任和依赖,他说:“仲卿你是什么样的人,朕最清楚。而且你是太子的舅舅,太子还需要你的扶持啊。”
卫青则连忙表示谦逊和忠诚,他说:“臣不敢,太子是君,而卫青是臣,为陛下和太子效忠乃是臣的本分。”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没有深究徐达之事,毕竟刚刚登基的李世民,在军队的威望可以说是最高的。
可能等到日后太子登基时,他才需要为这些事情发愁。
他将注意力放在了更广泛的国家事务上。他对于朱元璋的军户制度感到好奇,向群臣询问青鸟主播为何对此制度如此唾弃。
李靖作为唐朝的名将,对军事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开口解释道:“看上面所说,祖父子三代皆为将士,可见这军户制度乃是世代为兵,开国初期还好,日后恐怕成为权贵奴役士卒的制度。”
李世民听了李靖的分析后,点头表示理解,并进一步类比道:“莫非就如同那佃户一般,日后成为世家大族的奴仆?”
众人听后,都点头表示认同。李世民最后开口道:“难怪青鸟主播如此厌恶,想必她也是对百姓有着仁爱之心。”
朱元璋时空
徐达在听到直播中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