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时空
刘邦斜倚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酒杯,带着一丝好奇的口气问道:“那这武则天啥时候出来,这武媚娘都当上太后了!”
吕雉缓缓开口,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思:“陛下认为,是武媚娘主政后,提拔的武则天?”
刘邦摸着下巴,开口道:“应该是吧,武媚娘已然六十岁,应该也活不了多久了,若是现在不提拔武则天,那日后武则天如何专政?”
吕雉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刘邦的这个逻辑确实也没错,毕竟六十岁已经是高寿老人了。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纠结:“武媚娘能力出众,和治儿一起创造了我大唐的另一个盛世,但若是她扶持外戚,那朕应该如何啊!”
房玄龄等人也是一脸纠结,他们低声讨论着。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虞世南匆匆走进大殿,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陛下,臣查遍礼部册封的典籍,终于查到,太上皇的元老功臣中,武姓国公,又是河东出身的,只有武士彟。”
李世民这时反应过来,他的眼睛一亮,喃喃道:“是了,武士彟,朕记得武德八年有人告发镇守扬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谋反,太上皇把李孝恭召还至长安审讯,又令武士彟驰赴扬州,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
随即,李世民下旨,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断:“命武士彟携带亲眷返回长安。”
······
【李显登基之后,大唐新的年号就变成了 “嗣圣”!
李显这家伙,那叫一个庸碌无能,耳根子软得跟棉花似的,别人随便忽悠几句,他就信以为真。
他登基的时候都三十岁的人啦,可在登基之前,虽说当了几年太子,可明显没时间也没胆子培养自己的心腹。
为啥呀?
因为李弘死后,被立为太子的不是他,而是武媚娘的二儿子李贤。
可李贤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了夺权的心思,想把武媚娘赶回后宫。
再加上宫里有谣言说李贤不是武媚娘亲生的,是武媚娘的姐姐韩国夫人跟李治生的,这可把李贤搞得更忧心忡忡了,母子关系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公元 680 年,武媚娘派人告发太子有阴谋,在东宫马房里居然搜出好几百具铠甲,这就成了谋反的证据,李贤是有嘴也说不清,最后被废为庶人,关在长安不让出来。
至于这谋反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准,也许是武媚娘不想要这个不老实的儿子当太子,也许是李贤真打算起兵,逼武媚娘回后宫享清福。
毕竟唐朝登基的传统就是 “兵变” 嘛!
等到李显的两个皇兄李弘和李贤一个死一个废,李显这才被立为皇太子。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哪敢有啥大动作哟。
于是李显当了皇帝后,把武媚娘尊为皇太后。裴炎按照遗诏辅佐朝政,政事都由武媚娘说了算。
但李显可是李治和武媚娘的儿子,能没点权力欲望?这一家子可都是满肚子心眼。
武媚娘明明白白看出了李显的心思,可她不劝,就静静地等着李显出岔子。
嘿,机会还真就来了,李显的小辫子一下就露出来了。
公元 684 年二月,李显打算重用自己皇后韦后的亲戚,想拉起自己的一帮人。李显把韦后的老爸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还想让他当侍中(宰相的职位),裴炎立马摇头说不行。
这时候李显就显出自己政治上的幼稚了,他暴跳如雷地吼道:“我把天下给韦玄贞,都没啥问题,难道还舍不得一个侍中?”
瞅瞅,这话一出来,朝野上下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治为啥留遗诏让裴炎辅政,不就是怕武媚娘扶持外戚,弄出个大唐版的王莽,让裴炎来牵制武媚娘嘛。
谁想到,武媚娘这个太后还没出手呢,皇帝李显自己倒想搞出个王莽来。
裴炎听完李显这话,吓得魂都飞了,赶紧跑去跟太后武媚娘告状,武媚娘对中宗这举动那是火冒三丈。
你想想,你这个儿子跟我武媚娘亲不亲我不知道,但现在这大唐盛世可是我武媚娘和你死去的老爹,拼死拼活打拼了半辈子,才攒下的家业,你说送人就送人?
这就好比现在,老爹老娘拼死拼活一辈子,攒钱买了房,老爹一死,儿子就要把房产证给老丈人。
你说,气不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