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那时候,在西域这块地方势力逐渐衰退,安西四镇在大唐和吐蕃手里来来回回倒腾了好多回。
武则天登基以后,在长寿元年(公元 692 年)打败吐蕃夺下安西四镇,长寿三年(公元 694 年)二月,王孝杰又把吐蕃的勃论赞刃三万多人给打败了,韩思忠攻下了吐蕃的泥熟没斯城。
但是到了公元 696 年三月,王孝杰等人跟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在素罗汗山打仗,结果大败。
这场仗打完以后,吐蕃的论钦陵提出把安西四镇的驻兵撤掉,还要把十姓突厥的地盘瓜分了的议和办法。
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要是武则天稍微软乎一点儿,可能西域就不再是大唐的地盘了。
可武则天硬气地拒绝了论钦陵割地的要求,还用了郭元振的离间计,让吐蕃的君臣互相猜疑。
终于,论钦陵这位吐蕃顶尖的大将,在公元 699 年被吐蕃赞普给杀了,赞婆和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带着部下前来投降。
公元 700 年,吐蕃侵犯凉州,被陇右诸军州大使唐休璟在洪源谷给打败了。唐休璟连着打了六场都胜了,把吐蕃打得大败,砍了两千五百多个脑袋,这就是 “洪源谷之战”。
公元 701 年,吐蕃和后突厥联合起来进犯凉州,武则天让郭元振当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调集秦中的大将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奔去河西。
郭元振征调陇右的兵马一百二十万,号称二百万,在湟州集合,分十路一起前进,过了青海,差点就到了吐蕃赞普的营帐(逻些城)。
吐蕃赞普弯下膝盖求和,献上三千匹马、三万斤黄金,牛羊多得数不过来。
郭元振大摆军威,接受了吐蕃的礼物就班师回朝了。降伏了西戎之后,威望震慑了北狄。后突厥就献上两千匹马,还把抓到的凉州人都放回了边塞。打这以后藩镇安稳,蕃国又敬又怕。
郭元振又在南边边境的硖口修了和戎城(如今甘肃古浪),在北边边境的沙漠里设了白亭军(如今甘肃民勤东北),把住了凉州的交通要道,把凉州的疆界往外拓展了一千五百里。
从这以后,突厥、吐蕃的兵马再也没法到州城来捣乱了。
公元 702 年,吐蕃赞普带着一万多人侵犯茂州,都督陈大慈跟他们打仗,打了四场都胜了,砍了一千多个脑袋,这就是 “茂州之战”。
从上面说的西域方面的战绩能看出来,武则天对外一直特别硬气,甚至可以说态度比唐高宗李治还要坚决。】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的眉头紧锁,心中对吐蕃的论钦陵不敢小觑:“看来这吐蕃之地确实也是有英才,论钦陵可谓兵法上的大家,从直播上看来,此人居然未逢一败。”
李靖冷静的分析道:“此人确实奇才,但更重要的是他熟知吐蕃和西域的气候地利,像直播上所说,吐蕃地处高原,我大唐将士上去后,有那高原反应,战斗力下降了许多。”
李世民听到此话后,向众人问道:“那这高原反应如何破解。”
房玄龄引用青鸟主播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青鸟主播曾言,那薛仁贵乃是想要奔袭吐蕃都城,士卒没有适应时间,高原反应更大。那反之,也就是说士卒缓慢行军,便能适应此地的气候。”
杜如晦也点头道:“此言有理,那我等可在这边疆之地先设置郡县,用作练兵,等军队训练完成,以我大唐士卒之精锐,吐蕃便不足为惧。”
李世民缓缓点头道:“时不我待,看直播上所言,这武则天之时,国内竟然无一员大将可敌论钦陵,那朕就不能将吐蕃这个祸患留给后人。”
······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实际上最大的外敌还不是吐蕃这边,而是兴起的后突厥和东北的叛乱。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突厥不是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给打没了吗?还有,东北的高句丽不是被唐高宗给灭了吗?
大伙先别着急骂武则天,这口锅女皇可不背,这又是唐高宗留下的麻烦事儿。
首先咱们来讲讲北方的突厥。
公元 681 年,也就是唐高宗的开耀元年,突厥的阿史那伏念自己立为可汗,跟阿史德温傅联合起来侵犯边境。
李治任命裴行俭当定襄道大总管,曹怀舜、李文暕当副将,带着兵去讨伐。两军碰上了,阿史那伏念借着顺风攻打唐军,唐军被打乱了,曹怀舜等人扔了军队就跑,唐军大败,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