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鼓动朱祁镇对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动兵,张辅也极力支持,杨士奇、何文渊以及刘球等臣僚反对也没用。
麓川之役由兵部尚书王骥主持,一直到正统十四年(1449 年),王骥才班师回朝。这场战役虽说稳定了西南边疆,可“大规模发兵十五万,转运粮草耗费了半个天下的资源”,对明朝的国力是个不小的消耗。
大家实际上能够看到,在正统六年,除了王振在鼓动朱祁镇发动麓川之役以外,在朝中极力支持朱祁镇发兵的是勋贵之首张辅,也就是英国公。
勋贵,勋贵他们都是靠着打仗发家的,得靠在战场上立功才能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
所以呢,勋贵通常来说是朝野之上武将的代表性人物。
那这些勋贵有没有理由让大明吃这一场败仗呢?
在青鸟看来,那是完全没理由的,尤其是英国公张辅,当时的勋贵之首。
首先第一点,勋贵是靠军功立身的,他们和大明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他们或许在平时小的战役上有所懈怠,或者上下其手贪污,可在这样决定国运的大战役上,如果他们里通外国,青鸟实在是不知道他们图的是什么。
而且从土木之变的结果来看,英国公张辅等一系列勋贵中的中坚力量战死在了土木堡之后,勋贵的实力便一落千丈,朝廷的军权由勋贵的主导的五军都督府转向了由文官主导的兵部。
所以说,这个勋贵阴谋论从张辅这些已经掌权的勋贵来讲,是完全不成立的。
而对于那些勋贵下面想要出头的底层勋贵而言,他们当时又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调动勋贵中的资源。
土木之变着实存在着众多疑点,令人费解。
但实际上朱祁镇的形象大幅跌落,并非只因土木之败,而是在于土木之变之后,他的一连串行为确实反常得很,让大家不禁心生疑惑。
这还是朱元璋、朱棣的子孙吗?
大明的刚烈、血性都跑到哪儿去了?
倘若朱祁镇是宋朝的皇帝,大家或许还觉得情有可原。
可这是大明啊,以刚烈闻名的大明,出了一个朱祁镇,这才是他最大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