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没实权,而且从来没参与过国家政务。
认为赵炅谋反的主要依据是,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好安排后事。
赵炅早就惦记着皇位,把王继恩收买成心腹。他知道赵匡胤病重,就跟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着消息。
这个记载就挺玄乎的,赵炅在等啥,等赵匡胤的死讯吗?
青鸟看到这儿就觉得奇怪,赵炅咋知道这天晚上赵匡胤会死!
王继恩接到诏令后没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炅。
赵炅马上进宫,进宫后也不等通报就直接进了太祖的寝殿。
王继恩回宫,宋皇后就问:“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却说:“晋王来了。”
宋皇后看到赵炅来了,大吃一惊。
知道事情有变,而且已经没法挽回,只能用对皇帝的称呼 “官家” 来称呼赵炅,哀求说:“我们母子的命,都托付给官家了。”
赵炅回答:“一起保住富贵,别担心!”
其次咱再来讲讲,赵炅继位后一直宣扬的 “金匮之盟”。
赵匡胤死后,皇位由他弟弟赵炅继承,正史记载是依照太后 “金匮遗诏” 的命令行事。
“金匮” 这事儿第一次在朝廷里正式公开是在赵炅即位的第六年,也就是公元 981 年九月。
这次是赵普献上的,被赵炅发现并公开的 “金匮之约” 正是 “独传约” 。
据记载,有一回赵匡胤去看望生母杜太后(也有说法是赵炅一起去的),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为啥你能夺得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是祖宗保佑我啊!”
杜太后摇头说:“那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小,主少国疑,你才能黄袍加身。所以以后传位,应该先传给你弟弟光义,这样咱大宋的江山才能永远稳固。”
赵匡胤磕头说:“一定按照母亲说的办。”
于是,杜太后让赵普起草盟约,藏在金匮里 。
北宋时期的私史对金匮之盟有很多 “三传约” 的记录,就是 “太宗传给(赵)廷美,而廷美再传给(赵)德昭” 。
也就是说,赵匡胤的母亲担心赵氏的江山像柴氏的后周那样,小皇帝即位,导致大权旁落,所以定下了金匮之约。
“独传约” 是赵匡胤单向传给赵匡义,“三传约” 则是赵匡义传给另一个弟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希望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这样赵家的江山就能一直由成年君主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