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也就是公元 220 年 3 月 15 日 ,一代枭雄曹操,这位在乱世中搅弄风云的人物,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这一去,朝堂上下,民间内外,那可都是一片惶恐不安。这时候,司马懿站了出来,负责操办曹操的丧葬大事。
嘿,你还别说,在他的打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条,不管是府内还是府外,都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随后,司马懿又恭恭敬敬地护送着曹操的灵柩回到了邺城。
这一年,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魏王位。
要知道,司马懿和曹丕那可是铁得不行的好基友。曹丕这一上位,司马懿的身价那是蹭蹭往上涨啊!马上就被封为河津亭侯,接着又转任丞相长史。
哎,看来曹操生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提防司马懿,曹丕是全当耳旁风了,直接把那些警告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曹丕刚一坐上丞相和魏王的位子,就迫不及待地把建安二十五年改成了延康元年。
这时候,估计汉献帝在心里直犯嘀咕:“不是吧,建安那可是我的年号啊,你爹死了,凭啥改我的年号呢?”
曹丕初登高位,手握大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权力交接,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那股子得意劲儿都快溢出来了。
话说这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的时候就开始乱套了。
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昌之后,更是上演了一出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大戏,什么政令那都是出自曹氏之手。
从皇权这方面来讲,汉献帝早就成了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但曹操虽然一生征战四方,却一直是以臣子的身份在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周旋。
但曹丕这小子,心就野的很!
延康元年十月乙卯日,也就是公元 220 年 11 月 25 日,汉献帝正式要把帝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呢,还假模假式地三次上书推辞。
到了辛未日,也就是 12 月 11 日,曹丕登上受禅台,正式称帝。
这一称帝,马上改元黄初,还把雒阳改成了洛阳,国号定为 “魏”,至此,汉朝算是正式玩儿完了。
大汉就这么被曹魏给取代了,可事情还没完呢。
在东南地区,孙权可不认这个新政权,在西南地区,刘备也在那儿抗争着呢。
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还是 “汉”,史称蜀汉。
公元 229 年,孙权在建邺也称帝了,国号 “吴”,史称东吴。
到这时候,三国鼎立的局势算是正式形成了。
就在这乱世之中,司马懿的机会越来越多,势力也在不断壮大。
曹丕登基之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没过多久,又让他转任督军、御史中丞,还封了个安国乡侯。
这一下,司马懿可就开始接触到军权了。
要知道,司马懿这人足智多谋,可之前一直干的都是参谋和文官的活儿。
估计曹丕死后到了地下,曹操得狠狠揍他一顿。为啥呢?
曹操生前啊,除了自己的心腹,军权那可是牢牢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两家手里的。
不过啊,咱要是看完曹丕的执政过程,就会发现司马懿掌握军权这事儿一点都不奇怪。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这曹丕啊,感觉像是得了 “厌曹症”,对自家曹氏的人不太信任,反倒愿意把重要职位交给司马懿这样的人 。】
······
汉高祖时空
刘邦盯着那画面,看着曹丕正举行登基大典呢,越看越觉得浑身不舒坦。他皱着眉头,撇了撇嘴,忍不住嘟囔起来:“要说那曹操,虽说挟持了天子,可到底也算个英雄豪杰,有股子气魄。可你再瞧瞧这曹丕,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猴急猴急地就把这皇帝的位子给占了呢 !”
这时候,樊哙这边可炸开了锅。只见他眼睛瞪得滚圆,直勾勾地盯着曹参和夏侯婴,脸涨得通红,突然一声怒吼:“你们俩到底啥关系啊?啊?我就纳闷了,怎么曹操那家伙对夏侯家的人那般信任!”
刘邦一听这话,原本还在琢磨曹丕这事呢,瞬间来了兴致,八卦之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
他嘴角一勾,露出一抹促狭的笑,眼睛也亮晶晶的,饶有兴趣地看向曹参和夏侯婴,打趣道:“哎呀呀,莫不是二位爱卿之间,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深厚情谊 ?”
曹参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