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孟达啊,在局势之中那叫一个摇摆不定,心里头打着小算盘,妄图两边都讨好。
这边孟达还在做着美梦呢,可那边司马懿却已经暗中点齐兵马,准备来一场征讨大戏了。
诸位将领一看,这孟达和东吴、蜀汉都勾勾搭搭的,情况复杂得很呐,于是赶忙劝司马懿:“咱是不是先别着急,观望观望再说呀。”
司马懿那是什么人,果断一挥手,斩钉截铁地说道:“孟达这号人,毫无信义可言,就像墙头草。
咱们必须趁着他还没彻底拿定主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给平定喽。”
说干就干,司马懿亲自挂帅,率领大军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朝着孟达所在之地奔去。
那场面,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
就这么一路狂奔,仅仅用了八天,好家伙,就已经兵临新城城下。
这速度,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再说那东吴和蜀汉,听说孟达有难,赶忙派出援兵前来解救。
可他们刚到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就被司马懿早就布置好的部队给死死阻拦住了,根本前进不得。
这时候就得说一说了,为啥说这新城之战,真正让司马懿的军事谋略大放异彩呢?
您呐,单看司马懿这行军速度就能明白。
日夜不停地赶路,短短八天,就从宛城(也就是现在的南阳)跑到了新城城下。
这完全就是把 “兵贵神速” 四个字给吃透了,展现得淋漓尽致啊。
咱们的诸葛丞相呢,那也是火眼金睛,早就看出孟达这人摇摆不定,心思不稳。
可无奈距离远啊,干着急没办法,只能一封接一封地写信给孟达,好言相劝,提醒他一定要多加小心,做好防范。
孟达接到诸葛亮的信,也回了一封,信里那叫一个自信满满:“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我这儿可有一千二百里呢。
要是司马懿上表给天子,这一来一回,最少也得一个月的时间。
到那时,我的城池早就修整得固若金汤,各路军队也都准备就绪。
我这儿地势险要,幽深难攻,司马懿肯定不会亲自来。就算是其他将领带兵来,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没啥好怕的。”
可谁能想到,司马懿压根就没按常理出牌,直接来个先斩后奏。
这八天的时间,就像一阵旋风,直接就到了新城城下。
孟达这下可傻眼了,赶忙又写信给诸葛亮,字里行间全是惊叹:“我刚想着起事呢,这司马懿居然八天就兵临城下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从这儿咱们就能看出门道了。孟达那也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了,对于新城和外界的交通状况,那肯定比咱们清楚得多。
连他都觉得大军要抵达他这儿,得要一个月的时间。
可司马懿偏不按套路来,大胆地先斩后奏,这一下,直接把孟达和诸葛丞相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人家司马懿的本事。虽说这司马老贼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有些不地道,让人不齿,但你还真不能不承认他在军事上的能力。
公元 228 年正月,这战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司马懿大手一挥,兵分八路,开始攻城。那场面,喊杀声震天,箭如雨下。
结果呢,仅仅过了十六天,孟达这边就顶不住了。
他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一看这形势,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魏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很快就擒获了孟达,并且砍下了他的脑袋,还把这首级一路传送到京城,那叫一个威风。
这一战,魏军还俘获了一万多人。
打完胜仗之后,司马懿带着大军回师,依旧驻守在宛城。
在宛城,他开始奖励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鼓励大家好好种桑养蚕,同时严厉禁止铺张浪费的行为。
这么一来,南方的官吏和百姓对他那是心服口服。
这新城之战,可让曹魏上下都对司马懿刮目相看。
以前大家都觉得司马懿就是个搞内政的能手,没想到啊,这打起仗来,也是勇猛无比,军事谋略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因为这一战,曹叡也开始重用司马懿了。但凡涉及军事方面的事儿,都要找司马懿来问问意见。
巧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托孤四人组的其他成员又出了状况。
而这状况,又给司马懿带来了新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