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战争。
他大手一挥,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分三路攻蜀。
那么蜀汉这边,他的情况如何呢?
诸葛亮这蜀汉的顶梁柱一倒,就轮到蒋琬和费祎出来挑大梁辅政了。
这俩位,那对诸葛亮定下来的方针可是奉为圭臬,严格遵守。
他们心心念念的就是把蜀汉内部团结起来,就像把一盘散沙紧紧攥成一个拳头。
而且呢,他们知道蜀汉的家底儿,不轻易就把兵力往外撒,轻易不发动战争。
就这么着,蜀汉在他们的治理下,还真就维持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百姓们也能过几天消停日子,那时候的蜀汉,虽说比不上巅峰时期的辉煌,可好歹也是井井有条,透着一股难得的安定劲儿。
可时间这玩意儿,就像个无情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停歇。
到了 247 年到 262 年这段时间,情况就不一样喽。
将领姜维那是个热血的主儿,一门心思要向魏国发动战争,想着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恢复汉室荣光。
可打仗这事儿,那就是个烧钱又耗人的无底洞啊。一场场仗打下来,蜀汉的力量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点被消耗掉了。
这边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呢,也不安生。
后主刘禅宠信了一个叫黄皓的宦官,这黄皓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在宫里暗戳戳地玩弄权柄,就像一只藏在阴影里的蜘蛛,悄悄地编织着自己的权力之网。
他这一搅和,蜀汉的朝政就像被搅乱的棋局,日益衰败。老百姓们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吃不饱穿不暖,一个个面有饥色,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那满脸的疲惫和无奈。
到了 262 年,这黄皓和诸葛瞻不知道怎么就凑到一块儿,还打起了姜维的主意,想要把姜维的大将军之职给罢免了,让阎宇来取代。
这姜维,那可是战场上的一把好手,最厌恶的就是黄皓这种弄权的小人,他一看这情况,火冒三丈,立马就上书给刘禅,请求诛杀黄皓,还蜀汉一个清明的朝堂。
可刘禅呢,就像被黄皓迷了心智一样,根本不听姜维的。
这下子,姜维可没辙了,他心里清楚,留在朝堂上也是处处受掣肘,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还可能被黄皓算计。
于是,他只能选择避居沓中屯田,带着自己的兵马在北方防守。
这一去,朝堂内外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边是黄皓等人在朝堂上继续摆弄权力,一边是姜维在外拥兵自保,蜀汉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的破船,摇摇欲坠,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