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了,不历经风雨哪来万丈彩虹,还是去看看自己的家业吧。
不多时王承恩回到暖阁,崇祯打量他俩一阵,吩咐道:
“你二人全部身着便服,午膳后随朕出宫!”
“皇爷,这…...”
两人大惊失色猛地跪地。
“皇爷...…出宫,此事万万不可啊…...”
天子安危关乎社稷,令他们无比惊惧。
“休要多言,朕欲出宫一事,不得告知任何人!”
“不可啊!奴婢请皇爷三思…...”
王承恩苦苦哀求,方正化也跟着劝谏。
“土木堡之变”两百年来,除“叛逆”的明武宗,还没有哪个君王敢微服乱跑。
“啪...”
重重拍打桌案声传来,继而传出一声怒吼:
“大胆!尔等敢不听旨意!不担心项上人头吗?”
“皇爷...…”
“陛下.…..”
两人抬起头,眼中全是泪花。
崇祯脸上满是怒意,一副要杀人的模样。
联想到时代差距,崇祯深吸几口气,转而温和地说道:
“朕岂不知尔等忧朕安危,大明当下满目苍夷,靠几篇奏章岂能洞察全局,朕深感无奈啊,必须得出去走走,为大明探寻出康庄大道!”
说完,摆出一副惆怅的样子。
王承恩被触动,皇上说的都是事实。
方才安排李若链、曹化淳、还有自己那些事,无不体现出重振朝纲之意,让李若链带粮带帐篷,想来皇爷先前就已作出打算。
与李若链交谈时,又明示要防范骆养性,那家伙这几日正好不在,出去见闻些尚不知晓的弊端,似乎也未尝不可。
见二人都不再言语,崇祯接着道:
“休要再劝,方正化!”
“臣在!”
“往后凡是出行,你持剑常伴左右,你可明白?”
小方睁大眼睛,不免更加惶恐,又为皇帝此般信任欣喜不已。
“臣领旨谢恩!”
“尔等下去准备吧!”
“遵旨,臣告退!”
“奴婢告退!”
“方大伴,你就不要再自称内臣了,”崇祯随意一说。
方正化打了个激灵,再次激动万分,高呼道:
“奴婢感激涕零,万死不辞难报圣恩!”
方正化此刻是真激动,这声大伴加上不要再称臣,足以说明一切,心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情,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满腔热忱!
见他那样,崇祯清楚,这头棕熊,已经被自己彻底收服。
午膳后,王承恩备了些银两和生活必需品。
李若链得知皇帝要出去,同样略显惊惧,不过转念一想,明白圣上意欲为何,不由生出一丝暖意。
给众人交待一番,当今天子领着百十人,分成几拨悄悄出宫。
初次跑出来崇祯非常小心,还略微装扮了一番,主要是防着周围眼线。
苟日的骆养性以及很多太监,与朝堂文官不清不楚,难保不出卖皇帝。
要是文官一旦炸锅,不是怕他们,而是来不来就引经据典,听着就让人心烦。
万一还搞个落水掉坑之类,那岂不步了便宜哥哥的后尘。
......
全部人身着便装,一人一马,王承恩几个有些紧张,大感罪孽深重。
崇祯觉得好笑,告诫他们放松点,没什么大不了。
走出皇宫,别说,感觉就是不一样。
差不多八年没在城中牵马穿梭,还是当信王那会儿才有此“殊荣”。
做皇帝后基本呆在宫中,皇城很多地方都少有光顾,只有偶尔心烦,登上煤山观望远景,连内城各个衙门,都没去走动过。
外城那边,只有每年去天地坛祈福,才“有幸”光临,城外就更别提了,只有登基那年,去祭拜过一次皇陵。
自己和那群当猪养的宗室,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每次出行鸾驾前呼后拥,根本感受不到任何人间气息。
崇祯不由感叹,长期处于深宫,都能把天下治理好?
我信你个鬼!
恐怕只有开国皇帝及远见之辈,才不会墨守成规,而守成君王,基本一个鸟样。
还是所谓圣贤经典“毒害”太深,文官们忽悠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