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无所谓。
上次只是让老孙投石问路,今日情况可不一样,等的就是勋贵落马契机。
便装出很接受纳谏的样子:
“既然诸公意见不一,朕并非独断朝纲之君。
这样吧,朕概不问罪,支持者站左侧,反对者站右边!”
皇帝有无罪声明在先,朝臣们完全放开。
先前没有选择的都跟着站队,有人还作出考虑状,而后选向支持的一方。
崇祯扫视全场,殿中泾渭分明。
文震孟一方略少,孙承宗一侧略多,大约四六开,比上次情况理想不少。
这个事儿昨日就已商量好,让孙承宗去找文震孟,让他出面搅搅局。
借机传出一个信号,那就是祖制算个鸟,少给老子提祖制。
而且老子是明君,也会时常搞独裁,如何做作,全看老子心情。
清了清嗓子,崇祯说道:
“我朝以孝治天下,若不遵循祖宗之规,便被视为离经叛道。
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
圣人在几千年前便有此觉悟,圣人能够做到,后世为何不可?”
缓了缓,接着道:
“太祖定下规矩,乃结合当初大明实际而定,如今大明千疮百孔,早已不同往日。
朕说过,两百年前的黄历拿到今日,还能用否?文爱卿,你来回答朕。”
“这...臣...”
文震孟装出惭愧的样子。
崇祯摆了摆手:
“卫所那么多土地去哪儿了?军户又去哪里了?谁来告诉朕?
五军都督府都督除京营外,就剩一个卫所职权,他们管得好与否?管成什么样子,诸卿不清楚吗?
明明对大明有害无益,早已不合时宜,为何还要刻意坚守?
倘若大明在朕手里烟消云散,朕百年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是不是同样不孝?
诸位爱卿谁来回答!”
一连串发问,把好多人给整懵了。
圣上意思非常明朗。
反对者除了用“祖制”来约束外,根本找不出有力依据。
偏偏皇帝已经不喜欢墨守陈规,而且文震孟发言时,故意埋了个坑。
那就是承认都督府及卫所,已经失去作用。
现在陛下说了这么多,又有勋贵的龌龊事儿摆着。
当中还涉及宣府众多卫所,任何执意反对,都显得苍白无力。
皇帝扫视全场,朝臣们低着头默默感受他的御音。
站队站出了结果,崇祯知道,这个事儿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