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方才折腾,皇帝不想再继续上朝了。
前几日李若链就禀报过,有些文官在干扰三司办案,仿佛他们才是三司。
冯英与张承诏各持意见,黄道周有点左右摇摆,更偏向于张承诏。
崇祯当时听后一笑而过。
现在张承诏耳根子软,没有秉公执法,被拿掉一点都不冤。
黄道周没有完全公正,需要适当敲打。
冷冰冰说道:
“内阁、刑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使、东厂提督到乾清宫议事,大理寺少卿凌义渠一同前往!”
随即拂袖而去。
很多朝臣愣住,尤其六科几个言官更是诧异。
裤子才脱掉一半呢,皇帝这...这就射了?
......
东暖阁。
崇祯钦封凌义渠为大理寺卿,就地升两个品级,让这9年后的硬汉感激涕零。
勉励他一番,要求对办案必须刚正不阿,不能走张承诏老路。
凌义渠千恩万谢领旨。
冯英将温党一案、西山及京营武将贪墨案文书递上。
崇祯看都没看,问道:
“爱卿直接说结果。”
“遵旨!”
“禀陛下,温体仁一案中,除开王应熊、张凤翼牵涉晋商一案暂未处置外。
余者一律判斩立决,家产充公家眷流放!”
顿了一下,补充道:
“温体仁涉及江南百余万产业,尤其湖州最甚。
然并非其自身贪墨,实为胞弟温育仁相赠,当中有温育仁岳丈遗产,也有百姓投献等等。
温育仁赠予兄长六成,可视为受贿,然其中情节不便拿捏,故臣等暂作此般量刑。”
偷瞄一眼皇帝,冯英继续道:
“刘宇亮等官员、京营武将所涉钱粮数额巨大,量刑与前述众犯一致!”
崇祯脸上无悲无喜,沉默些许,问道:
“当中有无犯人牵涉命案?”
“有,乃刘宇亮及两位京营武将!”
崇祯思虑些许,朗声道:
“涉及命案者按三司定案处理,余犯通通押至西山煤矿服役至死,其家眷服役十年!
温育仁剥除官身归田,其余分毫不动!”
“这...”
冯英嘴角抽抽。
大臣中恐怕除了孙承宗、钱龙锡少数几个,其他人都倍感不解。
抛开贪墨不说,里面可有结党营私,此乃皇帝最恨。
可咋留下这么多人性命?真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崇祯有自己的打算,虽说杀人能够泄愤,但没啥意思。
除牵涉命案者必须死外,其他的去劳动改造,才算榨干剩余价值。
反正犯人大多会劳役致死,家眷也跟着倒霉十年,体会一下劳动人民苦难,免得数典忘祖。
想了想,崇祯继续道:
“温体仁就按朕以往意见,暂且不动。”
“臣等遵旨!”
三法司主官起身作揖,黄凌二人满腹狐疑。
他们并不知晓圣上过去是啥意见,不过还是随着冯英接旨。
原本就打算与老温聊聊,如今案情已定,可以选个时间会会那老匹夫了。
此事儿就这样办理。
联想到刚才朝堂上发生的事儿,冯英又提到江南,崇祯缓缓道:
“诸位爱卿,如今温体仁一流已无力回天!
然朕近日观之,朝堂诸臣蠢蠢欲动,朕不想提什么党,在朕眼里只有皇党!
诸公不要以为那群人值得赞许,在朕眼里就是群空口白牙!
尤其所谓复社,空谈误国,实干方能兴邦,诸公好自为之!”
说完望了眼黄道周,黄道周连忙微垂双眸。
在原有轨迹上,黄道周非常敬佩东林党“在野皇帝”张缚。
数年后周延儒犯事牵涉到张缚,还为他上蹿下跳打抱不平。
黄道周人品不差,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但显然存在读书人迂腐之气,该敲打敲打。
抿了口茶,崇祯语气不改:
“诸位爱卿,自神宗以来我大明盛极而衰,当中是何缘故,诸位心知肚明!
一群嘴炮凡事都要指手画脚,乃士大夫该有之品性吗?于国有实际意义吗?
简直荒谬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