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卫五十里范围处于坚壁清野状态,想找点吃的都不容易。
到处都是明军追兵,有的鞑子分不清方向,深入腹地六七十里,自然被明军、衙役及百姓抓住不少。
那些贼奴早都如惊弓之鸟,根本没了以往那股凶悍劲,主动投降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部分百姓惨遭鞑奴毒手,还好数量不多,漏网之鱼慢慢销声匿迹。
当初陈新甲与傅宗龙坚壁清野做得不错,要不然离边墙近点的百姓,恐怕境遇就将大为不同。
那些府县立了功的衙役百姓,省掉明军相当精力,这就是人民战争带来的巨大好处。
......
经过三天攻打堡子,多尔衮除丢下一具具尸体外,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就连面对苏泰那炙热的媚眼,都丧失掉爬上去的想法。
天黑前多尔衮作出安排,再度派出一批亲信奴才,趁黑夜翻过边墙,打探里面的情报。
从牛家窑堡子被明军重夺后,一直等着阿敏送来消息,可这几天始终没有。
自己两个晚上派出去的探子,要么直接被灭掉,要么音讯全无,让他很伤脑筋。
凭自己的精明,早已判断出阿敏肯定凶多吉少,那可是近四万五千蒙兵和八旗子弟啊,明国真吞得下去吗?
可要是万一呢?想想都令人心惊。
倘若明人胆子再大点,派兵前出边墙,那他就绝不能再等了,不过他相信明国没那个胆量,即使来了,他也有能力率部逃回辽东。
真特么鬼火啊,原本立下大功,事情若到最坏地步,八哥绝对饶不了他,万幸还有传国玉玺在手,但愿能抵掉一部分罪过。
心中思绪万千,不知过了多久,双眼直打架方沉沉睡去。
“呜呜呜...”
“锵锵锵...”
“敌袭,敌袭...”
帐外一通嘈杂,将才进入梦乡不久的多尔衮惊醒,猛地翻身坐起。
“主子不好了,明军袭营!”
一个白甲兵冲进帐篷,惊慌失措地禀报。
“慌什么,有多少人?”
边说边站了起来,随手拿起旁边的马刀。
“奴才不知!”
“狗奴才!”
多尔衮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快步走出营帐。
远处好几顶帐篷起了火,营内鞑奴兵乱作一团,并未发现明军踪迹。
不到两刻钟火势被扑灭,有些鞑奴被弄得灰头土脸。
鞑子探哨前出数里追击无果,回来后禀报明军夜不收已朝西面逃遁。
“苟日的明狗,意图骚扰我军就寝,传令下去,加强防范!”
“嗻!”
多尔衮很气愤,他这两天睡眠不佳,好不容易入睡,可想而知心头该有多窝火。
回到帐内,久久不能入眠,大脑一直嗡嗡作响。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半睡半醒间,同样的嘈杂声再次响起,多尔衮连忙跑出去看,结果还是跟先前一样。
这下有人没好果子吃了,几个脱掉上衣睡觉的蒙古兵被他狠狠抽了一通。
按规矩作战期间战兵不得脱衣睡觉,这下被触着霉头。
多尔衮骂骂咧咧,打累了才愤而回到帐中和衣而眠。
军营某个角落。
几个身着蒙古服饰的人耳语几句,趁乱四下分散,有两人悄悄离开营地。
......
牛家窑边墙外二十余里处,一个背风土坡后面,黑压压一片明军靠着草地鼾声如雷。
他们得抓紧休息,听将军们吩咐,下半夜要去干袭营的活计。
昨日在行军途中,边军夜不收给周遇吉带来一个人,一名军情处密探,通过密探叙述,让他对多尔衮军营内情况了如指掌。
高文采带着七八个属下,已混迹于察哈尔部两三个月,成了部落的“奴隶”。
这次部落跟着多尔衮叩关,军帐中那尊传国玉玺,令高文采多日来绞尽脑汁,周遇吉得知这个消息后,猛地斗志昂扬。
于是与密探商议一番,又派人通知尤世威,约好今晚下半夜趁着鞑奴熟睡,去劫劫大营。
一来弄点鞑奴人头,二则若高文采能将玉玺搞到,那他们出关这几个将领,必然居功至伟。
高文采配合夜不收在营中已经闹了两出,只待大军一到,多尔衮说不定就得连夜撤退,他也就方便囊中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