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她还组织工匠们互相交流技艺,分享经验,共同改进生产工具和工艺。
在铁匠工坊里,炉火重新熊熊燃烧起来,老铁匠带着几个徒弟,挥汗如雨地打造着农具、武器。新设计的锄头更加锋利耐用,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而坚固的长矛、盾牌,则为守城的战士们提供了更好的装备。裁缝们用收集来的布料,缝制出一件件结实保暖的衣物,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能拿出一部分用于与外城交换。陶工们烧制出精美的陶器,用来储存食物、水,也成为了交易市场上的抢手货。
随着本地产品的逐渐丰富,林萌意识到,与外城通商是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获取稀缺资源的关键。她挑选了几位能说会道、机智勇敢的使者,带着北澜城的特产——精美的手工艺品、优质的农产品以及一些独特的异能科技小物件,踏上了前往周边城市的征程。
使者们一路上历经艰险,穿越丧尸横行的荒野、躲避变异兽的袭击,终于抵达了几座相邻的城市。在那里,他们与外城的势力展开了艰难的谈判。
一开始,外城的人对北澜城的通商提议心存疑虑,毕竟末世之下,信任稀缺。但北澜城使者们充分展示了自家产品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公平合理的交换条件。比如,用一篮新鲜采摘的、经过异能催熟而格外甜美的水果,换取外城珍贵的盐巴;用一件蕴含微弱魔力、能自动清洁的衣物,换取稀缺的燃油。
经过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系列通商协议。北澜城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换回了急需的能源、良种、药品等稀缺物品。这些外来物资的注入,进一步刺激了北澜城的经济发展,让城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为了让商业活动更加有序繁荣,林萌又开始规划集市。她亲自带人清理出一片宽阔的空地,用简易的材料搭建起摊位。划分出不同的区域,食品区、日用品区、手工制品区等等,让交易者们能够各得其所。同时,为了保障集市的安全与公平,她安排了巡逻队定时巡逻,打击小偷小摸、强买强卖的行为;设立了仲裁处,专门处理交易纠纷。
集市开张的那一天,北澜城仿佛迎来了久违的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摊位前人声鼎沸,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新鲜出炉的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五彩斑斓的手工织物在风中飘动,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孩子们拿着用积分换来的糖果,开心得又蹦又跳;大人们则忙着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计划着如何用有限的积分换取最大的生活改善。
林萌穿梭在集市中,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知道,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优化。于是,她开始关注那些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有个叫阿强的年轻人,提出了开设“共享工坊”的想法。他发现,很多人有制作一些小物件的需求,但又没有足够的工具和场地。阿强的计划是,在城中设立几个集中的工坊,配备齐全的工具,人们可以用积分租用,按使用时间计费。林萌听了这个创意,大力支持,不仅帮他解决了场地问题,还提供了一部分初始工具。
“共享工坊”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热烈欢迎。手工艺爱好者们纷纷涌入,制作出了许多独具创意的产品,有些还成为了热门商品,进一步丰富了市场。
随着经济的复苏,北澜城的税收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林萌深知,税收不能过重,以免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防御外敌。经过仔细核算,她制定了一套合理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交易额度征收适度的税费。
税收的收入被合理分配,一部分用于修缮道路、桥梁,让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一部分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中,保障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还有一部分用于建立公共医疗点,为伤者、病人提供救治。
在林萌的精心谋划与不懈努力下,北澜城的经济从死寂走向复苏,从混乱走向有序。百姓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日子有了盼头。曾经荒芜的街道如今充满了生机,废弃的工坊重新响起了劳作的声音,集市上的喧闹声成为了这座城市最美的乐章。而林萌,也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更高的威望,成为了他们心中无可替代的希望之光,引领着北澜城一步步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