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澜城的科研基地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几盏应急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勉强照亮了堆满各种仪器和杂乱文件的空间。林萌站在一张堆满图纸的桌子前,眉头紧锁,目光死死地盯着手中刚刚拿到的实验报告。
报告上的数据触目惊心,最新一轮关于能量转换稳定性的关键实验,失败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九十。这意味着他们在推动科技革命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座几乎难以逾越的大山。参与实验的科研人员们或垂头丧气地坐在一旁,或围在一起低声议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沮丧。
“林首领,我们已经尝试了所有现有的理论模型,可这能量波动就是无法稳定下来。一旦功率提升,整个系统就会陷入紊乱,甚至引发爆炸。”首席科学家李博士摘下眼镜,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而无奈。他身旁的助手们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迷茫。
林萌深吸一口气,将报告轻轻放下,环顾四周这些为了末世希望日夜奋战的人们,心中满是心疼,但眼神却愈发坚定。“大家先别灰心,科技突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试图驱散这弥漫在空气中的阴霾。
然而,现实的困境远比想象中棘手。在末世的废墟中,科研资源本就极度稀缺。大部分先进的实验设备在灾难初期就已损毁,如今他们拼凑起来的这些,勉强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研究。而且,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科研人员们的身心俱疲,精神压力已经濒临极限。更要命的是,团队内部对于研究方向也开始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年轻的科研人员认为,应该摒弃现有的一些传统理论框架,大胆尝试一些全新的、未经证实的设想。他们激情澎湃,言辞间满是对打破常规的渴望:“我们不能再被过去的经验束缚了!末世给了我们重新定义科技的机会,就应该放手一搏,说不定新的方向就能带来转机。”
而以几位资深老科学家为首的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贸然转向全新的未知领域太过冒险。老科学家张教授言辞恳切地说道:“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虽然遇到了瓶颈,但毕竟经过了多年的验证。只要我们沉下心,仔细排查每一个细节,微调参数,总会找到突破点的。盲目追求新理论,一旦失败,我们将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北澜城等不起啊!”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声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此起彼伏,气氛愈发紧张。林萌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表态。她知道,此刻任何一方的强行压制都可能挫伤团队的积极性,必须找到一个能让大家重新凝聚的办法。
思考片刻后,林萌开口了:“大家先静一静。我理解各位的想法,无论是创新探索还是坚守传统,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北澜城的未来找到科技的曙光。现在的困境确实严峻,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
她踱步走到一块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目前遇到的问题、双方的观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逐一罗列出来。“我们不妨双线并行。一方面,张教授带领的团队继续深挖现有理论的潜力,仔细复查每一个实验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疏漏;另一方面,年轻的同志们可以组织一个小组,在有限的资源下,谨慎地探索那些新理论的可行性。但无论哪一方,一旦有新的发现或者遇到困难,都要及时共享信息,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林萌的安排既安抚了老科学家们对于资源浪费的担忧,又给了年轻科研人员尝试创新的机会,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虽然仍有疑虑,但都点头表示愿意一试。
安排好内部矛盾后,林萌深知,仅靠现有的资源和团队闭门造车,想要突破瓶颈太难了。她决定亲自外出寻找更多的科研助力。
林萌带着一小队精锐护卫,悄然离开了北澜城。他们沿着一条荒废已久的高速公路前行,路上到处是废弃的车辆和残垣断壁,末世的荒凉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几次小规模的变异兽袭击,但凭借着林萌等人高强的身手和默契的配合,都有惊无险地化解了。
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他们来到了一座曾经的科技重镇——新光市。这座城市在末世前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拥有众多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然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有满目疮痍。大部分建筑都已倒塌,街道上弥漫着腐臭的气息,偶尔能看到几具早已风干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残酷。
林萌没有被眼前的凄惨景象吓倒,她凭借着之前收集到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