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
经此一事,芈槐彻底收敛了野心,朝堂之上,暂时恢复了平静。芈瑶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齐国的复兴大业中。
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方面,芈瑶的举措稳步推进。减免赋税的政令一下,百姓欢呼雀跃,对王室的信任度大幅提升。开仓放粮,解决了无数灾民的温饱问题。组织劳力修缮水利设施,农田灌溉得到保障,来年庄稼有望丰收。齐国大地,逐渐重现生机。
对外,芈瑶深知,仅靠与鲁国的友好往来远远不够,需拓展更多外交关系,为齐国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她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国力强盛,若能与之结盟,齐国不仅能在经济上获得诸多益处,在军事上也可借楚国之力威慑他国。
芈瑶决定再次派遣苏御出使楚国。出发前,她与苏御彻夜长谈,详细分析了楚国的局势、楚国国君的喜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苏御一一牢记,带着使命踏上了征程。
楚国朝堂之上,苏御凭借出色的口才与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向楚王阐明了齐国的诚意与两国结盟的益处。楚王起初有些犹豫,楚国虽强,但也有自己的顾虑,担心卷入齐国的纷争。苏御见状,呈上了芈瑶精心准备的礼物——齐国独有的盐铁工艺品,以及一份详细的贸易合作计划书。计划书里,列举了两国互通有无后,在经济、军事上的双赢前景。楚王被苏御的言辞打动,又对这份厚礼与计划书感兴趣,终于决定派遣使者回访齐国,进一步商讨结盟事宜。
苏御凯旋而归,齐国上下一片欢腾。芈瑶亲自出城迎接,对他的表现赞赏有加。随着楚国使者的到来,两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结盟之事逐渐提上日程。
在这忙碌的过程中,芈瑶也不忘关注文化教育。她深知,一个国家的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滋养。齐国素有“稷下学宫”的文化根基,往昔因战乱,学宫凋零,学者四散。芈瑶决定重振稷下学宫,广纳天下贤才。
她亲自前往学宫旧址,看着残垣断壁,痛心疾首。回宫后,她拨出专款,招募工匠修缮学宫。同时,她颁布诏令,邀请各国知名学者前来讲学、论道。此令一出,应者云集,曾经荒废的学宫,渐渐恢复了人气。学者们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齐国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然而,就在齐国蓬勃发展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席卷而来。暴雨连降数日,河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冲毁了许多房屋,百姓死伤无数。齐国再次陷入困境,芈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天灾,芈瑶迅速行动起来。她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指挥救援。她组织士兵、百姓搭建临时避难所,抢救伤员,分发食物和药品。同时,她下令全国上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灾。钟离将军带领士兵奋战在抗洪一线,用身体筑起堤坝,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在救灾过程中,芈瑶发现,齐国的水利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多年来未曾修缮,才导致此次灾情如此严重。她暗下决心,灾后一定要全面改造水利系统,杜绝此类灾害再次发生。
经过数月艰苦奋战,灾情终于得到控制。齐国百姓在这场灾难中,看到了芈瑶的担当与付出,对她更加敬爱。芈瑶也在灾难中成长,她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锤炼。
灾后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水利系统改造、房屋重建、农田复垦……齐国在废墟中重新站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复兴之路迈进。而芈瑶,这位娇小玲珑的公主,以她的智慧、勇气与坚毅,继续书写着小人物撬动大乾坤的传奇,引领齐国走向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