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晃数十年过去,曾经那个灵动聪慧的芈瑶已步入中年。这些年,她与王子轩携手走过,共同见证了北齐的兴衰变迁。
南楚那次进犯危机,在芈瑶和王子轩的精心谋划下,终得以化解。南楚国内反对势力与北齐里应外合,新皇帝自顾不暇,不得不放弃对北齐的军事行动。经此一役,芈瑶在北齐朝堂和民间的威望大增,她的智慧与谋略被众人传颂。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子轩和芈瑶的子女也渐渐长大成人。他们的长子王宇,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和母亲的睿智,在军中崭露头角,年纪轻轻便已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将领;女儿王诗涵,才情出众,温柔善良,在宫廷中也备受赞誉。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如今的北齐,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内部却暗流涌动。朝堂之上,党派纷争日益激烈,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民间,赋税繁重,百姓生活困苦,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芈瑶看着这一切,心中忧虑万分。她深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北齐恐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一日,芈瑶在王府的花园中踱步,陷入了沉思。此时,王子轩走了过来,看着妻子忧虑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
“瑶儿,别太操心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王子轩轻声说道。
芈瑶抬起头,看着丈夫,苦笑着说:“子轩,你我都清楚,如今的北齐已是危机四伏。朝堂腐败,百姓受苦,若不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王子轩微微点头,叹了口气说:“我也知道,可如今党派林立,想要推行改革,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芈瑶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想先从民间入手,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再寻找机会向皇帝进谏。”
王子轩看着芈瑶,心中满是敬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妻子总是那么勇敢和坚定。“好,我陪你一起。”王子轩握住芈瑶的手说。
于是,芈瑶和王子轩乔装打扮,离开王府,深入民间。他们走街串巷,与百姓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疾苦。在这期间,他们看到了百姓们的艰辛,也听到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和期望。
“这些年,赋税越来越重,我们辛苦劳作一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一位老农无奈地说。
“是啊,那些官员只知道贪污受贿,根本不管我们百姓的死活。”一位年轻的妇人愤怒地说。
芈瑶和王子轩听着这些话,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责任感。回到王府后,他们立刻开始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商讨应对之策。
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和讨论,芈瑶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她决定先从减轻百姓赋税入手,同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严惩贪污腐败行为。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她还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和朝中一些正直大臣的配合。
于是,芈瑶进宫面见皇帝。此时的皇帝,也已步入暮年,面对朝堂上的种种问题,他也深感力不从心。见到芈瑶,皇帝眼中露出一丝欣慰。
“芈瑶,你来了。这些年,多亏有你和子轩为北齐分忧。”皇帝感慨地说。
芈瑶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将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心中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
“芈瑶,你所言甚是。这些问题我也早有察觉,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良策。你提出的计划,我觉得可行,但实施起来恐怕会遇到不少阻力。”皇帝忧虑地说。
芈瑶微微点头,说:“陛下,我知道推行改革会有困难,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退缩。只要陛下下定决心,微臣愿意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为北齐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皇帝看着芈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点了点头,说:“好,就依你之计。我会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讨此事。”
几天后,皇帝在朝堂上宣布了芈瑶提出的改革计划。不出所料,计划一经提出,便遭到了一些保守派大臣的强烈反对。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减轻赋税,朝廷的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如何维持国家的运转?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岂不是对我们的不信任?”一位老臣激动地说。
“是啊,陛下,改革需谨慎,不可贸然行事。”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
芈瑶看着这些反对的大臣,心中早有准备。她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说道:“各位大人,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如今的北齐,若不改革,必将走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