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史诗级的以下克上,也有过让人当野怪刷的经历。
成分极其复杂,属实让人难评。
曹钰摇着头,一言难尽的打开了手上里《孟德新书》。
十三篇兵法韬略,一篇政务要略,已经是全部内容。
却结合了《孙子》、《孙膑》、《阴符》等传世兵书,结合了当下的战阵变化、装备配置。
详细入微,无论是广义的韬略,还是细枝末节的战技,应有尽有。
曹钰突然想到,恐怕现在老曹自己都还没写出来呢吧。
要是自己把《孟德新书》放到老曹面前,也不知道老曹是个什么反应。
嘴角微微一勾,你偷我连弩,我偷你兵书。
这很河里,也很攻平。
十三篇兵法韬略,最后一篇格外的显眼,几乎占据了半本书的篇幅。
看到上面写的名字,曹钰的眼神不由猛地一缩。
仅有两个字:官渡。
自己穿越的时候,官渡之战早已打完,也只是知晓个大概。
一些细枝末节,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清楚。
眼神微微眯起,沉下心来仔细观看起来。
与前面十二篇不同,官渡所写更像是老曹的自述。
《官渡》:建安五年,袁绍挥师南下,意图横扫中原、进而争霸天下;
吾与袁绍不能共存之,故此对峙于官渡。
袁绍倾尽四州之力,提兵四十万众,携雷霆之威、声势骇人。
以黎阳为据点,亲自坐镇,命上将颜良进攻白马,以保障后续大军成功渡江。
上将文丑分兵驻扎在延津,牵制我军主力。
我听从荀彧的建议,如果想以少胜多、以弱敌强,必须要出奇制胜。
袁绍自大分兵,颜良、文丑贪功冒进,这让我看到了一丝机会。
我以全部主力佯攻袁绍大营,声东击西之下,袁绍果然中计,下令调动白马附近的颜良所部合围。
颜良自恃悍勇,中了我早就设好的埋伏,于乱战中被关羽所斩。
数万士卒溃散,可惜我已经没有余力聚拢、招降,袁绍的援兵便接踵而至。
无奈之下舍弃白马,得其物资沿途一路向西。
等我转战延津,发现袁绍的大军已经赶到,先前在黄河两岸驻扎的防御工事。
被袁绍摧枯拉朽般毁坏,于禁、臧霸所部连连败退,张绣亦死于追兵之中。
我亦遭遇了敌军骑兵主将文丑、以及刘备的两部人马。
彼时我身后只剩下不足六千士卒,而两部敌军人马加起来足有三万有余。
军中大多数的将校,都惶惶不安,有人开口以敌军骑兵众多不可敌为由,劝我返回大营、暂时撤退。
然而荀攸和郭嘉却给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两人与我不谋而合。
若不能尽可能的削弱袁绍的力量,此战我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以自身为诱饵,文丑果然中计,率领骑兵追杀而至。
我隐瞒了刘备的消息,让关羽为我死战,麾下张辽、曹洪、乐进作战勇猛。
袁绍的又一员上将文丑,最终被斩杀于乱军之中。
首战告捷,连斩袁绍两员上将,重挫其锋芒。
我喘了口气,然而情况却依旧不乐观,无论是兵力、地盘还是军械、粮草方面,袁绍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对峙数月,我军出现严重的粮草短缺。
徐州加急送来的五万石粮草,是我最后的底牌,也仅够五万大军省吃俭用一个月的时间。
我不知道袁绍为什么有那么多粮草,仿佛用之不竭一般,但我知道只要再过一个月。
不用袁绍攻打,我军将不攻自破。
营中人心浮动,绝境之下,无论是将校还是士卒,看我的眼神也越来越怪异。
敬畏中掺杂着疑惑和质问,我知道他们都想问我,既无胜算为何不降?
又过十日,袁军攻势渐猛,充分展现出人数的优势。
我坚守营寨,死战不退,双方伤亡惨重。
士卒疲惫、百姓疲惫,渡江叛投袁绍者不计其数。
营中投降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不乏曹与夏侯。
我的信心也开始动摇,时常会想,若是投降便一了百了了。
以我和袁绍的关系,他不会杀我,甚至还有可能热情款待于我、高官厚禄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