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使团入汉之后。
大汉这边也筹备着公主出嫁的事情。
这次挑选的公主是解忧公主的一个侄女,朝中安排刘相夫学习乌孙语言,以及一些礼仪教育。
当然,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教育,主要在乌孙军队,国情方面知识的了解。
其他方面的培训都是幌子。
以刘相夫,刘解忧这种出身的公主,她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那基本上就是以吕后为模板培养的。
就是要让她们和亲出去之后,掌握一国权力的。
这次派刘相夫过去,也是为了接替解忧公主的职位。
两月后,时间来到元康二年冬。
相夫公主该了解的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常惠再次受命出使西域。
任务是护送乌孙王子和大汉公主前去乌孙完婚。
陆远也跟了上去,不过途中,陆远的眉头一直紧皱。
使团还没出玉门,仅仅只是到敦煌。
就收到了一份来自乌孙的奏书。
翁归靡死了,乌孙贵族按照先前军须靡死的时候,立下的诺言,将军须靡的儿子,泥靡扶上了王位,号狂王。
而公主刘解忧,则是根据乌孙的规矩,成了泥靡的夫人。
至于翁归靡的儿子,也就是这次前来娶公主的元贵靡,他回去也无法登基了。
“不对劲,这他娘很不对劲,时间好像对不上。
现在才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
翁归靡不是死在神爵二年吗?(公元前60年)
我没记错才对啊!我改历史了?
嗯.......不对,好像是《资治通鉴》坑我,擦。”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陆远愣了一下,而后闭目回忆起了记忆中关于解忧公主的所有资料。
良久后,当陆远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色不由有些发黑。
想起来了,都想起来了。
神州这边的史书有坑,但地球的史书,也特么有坑。
明明在汉书上记载,乌孙的事情是元康二年发生的,但是在资治通鉴上,却记载到了神爵二年。
陆远虽然有记忆超群的天赋,能让他记起之前看过的书籍。
但是记住归记住,可总有会有搞混的时候。
就如电脑查资料一样,对于同一个名词,弹出来选项是很多的。
对于以前学习的时候,认真考究过历史,陆远是不会选错,但这次没有那么认真考究。
属于是判断失误了一点。
不过好在问题不大,没有因此出什么漏子,只是少做了一点准备而已。
.........
收到乌孙的消息之后,常惠上书长安,使团暂时留在了敦煌。
汉宣帝召开朝会商议一下这事情。
而后便召回了公主刘相夫。
若是元贵靡当乌孙王,那嫁个公主过去也可以接受。
但是现在的乌孙王成了匈奴公主的儿子。
那这公主就没必要嫁了。
不过公主虽然不嫁了,使者却还是要派过去的,毕竟乌孙换了一个王,不敲打一下,万一新的乌孙王欺负解忧公主呢?
于是,汉宣帝派出魏和意,任昌两人为使者,前往乌孙。
同时也给留在敦煌的陆远去了一份圣旨。
陆远本来是常惠使团的护卫,这次常惠他们不去了,汉宣帝也没有再去找其他人当护卫,直接就让陆远担任了新使团的护卫队长。
“呵,我成出使的御用护卫队了?”
收到汉宣帝的圣旨后,陆远不由笑了笑,他发现自己这次扮演,干的最多的活,居然是使团护卫。
从送公主到送苏武,再到后面几次,多数时候是护卫,偶尔当当副使。
就还行,符合人设。
........
元康三年初秋,陆远,魏和意,任昌,率使团百余人出玉门往乌孙而去。
秋末,使团抵达乌孙。
“这,老将军.......乌孙一直是这般模样?”
一入乌孙境内,一幅炼狱般的场景就出现在了使团众人面前。
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乌孙秋末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了。
可到了乌孙之后,看到的乌孙人,多数都是单衣蔽体,很多房屋被拆去当了柴火。
一个个乌孙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