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山入长安。
陆远再次搬到了春香楼。
长安这座城,每天都有斗志昂扬的新人来,每天垂头丧气的旧人去。
唯有这春香楼,十年来依旧如故。
依然是歌舞升平,甚至还扩建了不少,对一些项目也进行了加强,比如诗会一类的。
接下来的两个月,陆远一直都在春风楼中。
但通过韩愈,陆远认识了刘禹锡,刘禹锡是个大才,而且身后有些背景。
年少时跟着诗僧在江南之地混了不少名头。
受到很多达官贵人的赏识。
他的仕途,比起韩愈来说,算的上是平步青云了。
后面又因刘禹锡,认识了柳宗元,他俩关系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有刘禹锡的地方,柳宗元的必定不远。
除了刘柳二人之外,白居易,元稹两人,此时也在京中。
白居易那是考试的神,参加考试之后,那升的叫一个快。
元稹就不一样,他走了点捷径,跟韦丛对上眼了,不过暂时还未成婚。
大唐还是挺开放的,女子在大唐的地位并不低,没有什么养在深闺无人知那一套。
虽然也有些保守,可女子也是可以参加很多活动的,元稹和韦丛估计这样认识的。
反正,元稹找到了一条比当荐官更有前途的道路,只是可惜了崔莺莺。
可以说,贞元十八年的长安,可谓是群星璀璨。
而春香楼的诗会,最是能聚集这些才子。
陆远因此跟大家多多少少混了个眼熟,同时也见证了不少诗词的诞生。
为了积分,只能苦一苦后世的学子了。
当然,其实大部分诗会上的诗词,品质很一般,基本上不会给积分。
但即便不能给积分,也能让后世学子多了解一下大唐不是。
陆远身为神州的扮演者,自然是要照顾一下神州学子的。
所以,这两个月来,只要春香楼弄诗会,他就凑上去。
............
“疯了,疯了,疯了。
一个春楼,它不搞选美搞诗会,这玩意能正经吗?
这么正经,谁还去啊!”
“崩溃啊!真的崩溃啊!说好只有七个诗人的呢?
这两个月下来,七十个都不止了吧。
义父,您歇歇吧,您去玩点不能播的吧,那屏幕一闪一闪,其实挺好看的!”
“我承认,以前看到主播玩不能播的,我嫉妒过。
我觉得主播过于堕落了,觉得主播应该多干点事情,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
但这一次,我真希望主播能堕落一下。
你都住春楼了,你还看什么诗会啊!小姐姐不香吗?
两个月下来,参加了十三场诗会,平均一天十几首诗,你是要我们的命啊!
这些诗词加的寿命,还不够让我用来背诗的呢。”
“主播:我玩的时候,你们要我努力。
诺,我真努力了,你们又不高兴了?”
“唉,别吐槽了,其实很多诗都不要背的。
之前什么诗都要背,那是因为咱们传承下来的诗词少,就连《飞雪》那种口水诗都没放过。
但这两个月下来,储备的诗够多了,肯定要挑选的。”
...........
“退之,你这一脸愁容的,怎么?你学生又为难你了?”
这日,韩愈满脸愁容的来到了春香楼。
看着韩愈的表情,陆远不由打趣道。
两个月前,韩愈从华山回来就正式上任了。
自从他上任之后,那脸色就没怎么好过,身上的班味也是越来越重了。
这也正常,他这个国子监四门博士,虽然是京官。
可国子监是什么地方,大唐最高学府。
能去那上学的,谁背后还没个京官撑腰?对韩愈这个没什么背景的老师,尊重那是真没有。
“唉.......不说也罢。
我今日作了一份文章,想请谨恭兄过过目,帮我看看可有纰漏之处。”
韩愈叹息一声,取出一份稿纸递给陆远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