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稽山之战结束之后。
在对大汉和匈奴两个国家的影响都不小。
汉武帝在收到李陵浚稽山一战,五千汉军损失惨重,主将被俘之后。
当即就下令,让驻守在楼兰的匈奴降将介和成娩,带楼兰和车师的军队,对匈奴控制的车师一部,发起了一次报复性进攻。
匈奴那边刚刚从浚稽山一带撤出,听到这消息之后,连忙让右贤王,带了数万人前去车师驰援。
楼兰军队见到匈奴大部队前来支援,于是撤退。
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报复,但这一次报复之后,汉武帝也没有了其他动作。
只是开始在长安处理李陵的事情。
司马迁因出言求情,结果他这家伙写史书是厉害,求情是真不行。
按照他的话说,李陵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能用五千步兵,对上匈奴全国骑兵,还杀敌数倍。
最后又是因掩护士兵突围,才被俘的,虽然没有死节,但一定是想留着有用之身,再给大汉效力。
光是这样说,或许没什么大事,可司马迁觉得这样不够,于是就把李广利拿出来对比了一下。
于是,他就被暴怒状态的汉武帝安排了一个宫刑。
不过,这一切的发生,和陆远并没什么关系。
陆远又回到了路博德这边,该吃吃,该喝喝。
只不过多了几个需要接济的孤儿。
那士兵的子女,陆远让人将他们接到了居延亲自抚养。
而韩延年的子女,陆远则只是稍稍关注了一下,捎了一些钱财过去。
毕竟韩延年是有侯位的,朝中自会有照顾。
他陆远的身份能不多接触,就不多接触吧。
时间来到天汉三年,汉武帝的气也消了不少。
对于李陵的遭遇,汉武帝冷静下来后,也表示了一些理解。
于是就给之前稽山之战活着出来的士兵开始封赏。
陆远因先前在浚稽山之战的表现,被提升成了中郎将,佚两千石。
这个官职很高了。
这么说吧,在居延这个地方,官职最高是路博德,他不过是一个强弩都尉,带称号升一阶,也就相当于是校尉。
而中郎将在校尉之上。
原本武帝是想把陆远调回去的,但在陆远这次是真不想去长安,在他上书之后,汉武帝才让他留了下来。
只是陆远这个中郎将,依旧是虚职,没有实权在手。
另外,大汉军职其实挺混乱的,带称号的官职自动升一级,领军在外的主将,自动获得将军职权,无视军职大小。
比如之前李陵出去的时候,也就是一个骑都尉,和都尉是一个级别的,但韩延年是正儿八经的校尉,可依旧隶属于李陵管辖。
这玩意,主要还是看关系。
...........
天汉四年,正月。
大汉在休整了一年多之后,汉武帝又开始手痒了。
于是便以营救苏武,李陵为名。
让李广利率骑兵六万、步兵七万自朔方出塞。
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一万余人出居延,与李广利会合。
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从五原出塞。
因杅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一万、步兵三万自雁门出塞。
共计出兵二十一万,想要给匈奴来一个大惊喜。
可惜,这次出战的动静太大,匈奴人提前就得知了这一消息。
且鞮侯单于快速组织了匈奴牧民北撤,亲自带着十几万人,占据着有利地势阻击汉军。
李广利一部遇到了且鞮侯单于的主力。
但匈奴因为熟悉地势,占据了地利。
李广利进攻了十几天,都没有太大收获。
且鞮侯单于见匈奴牧民撤的差不多后,便不再恋战,开始了边打边跑。
李广利见此,也不得已撤军回大汉。
陆远跟着他们打了一路酱油。
韩说那一路根本就没找到人,只从草原牵了一些牛马回去。
而公孙敖那一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把李陵和苏武接回去。
结果他们遇到了伏击,人没接到就算了,还损失了不少人。
然后公孙敖回去之后,就跟汉武帝告状,说李少卿已经投降了匈奴,给匈奴打造武器,训练士兵,对抗大汉。
结果就是汉武帝也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