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这个当皇帝的耳根子软、缺乏判断力才是失败的关键因素。
崇祯将目光投向左都御使李邦华,这是为数不多知兵的朝臣。
“李爱卿,对于出兵增援周遇吉一事你怎么看?”
被点名的李邦华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答话。
“回陛下,若贼首李自成真的亲率50万大军进攻山西。
那么周遇吉是断然守不住宁武关的。
所以臣认为增援周遇吉宜早不宜迟。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等周遇吉发出求救的文书再动员。
臣恐怕到时黄瓜菜都凉了!”
“李邦华,你不要危言耸听,误导陛下浪费钱粮!”王正治立刻对李邦华开炮。
李邦华是都察院的话事人,堂堂正二品大员。
他才不会虚一个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呢。
“王正治,你对兵事一无所知,满脑子就知道钱粮。
,!
面对百万规模的流贼大军你有什么资格对陛下的军事部署指手画脚。
陛下,臣参户部侍郎王正治欺君之罪!”
“臣附议!”
“臣附议!”
一看自家老大发威了,都察院的御史们立刻对王正治群起而攻之。
“呵呵!”崇祯笑了,总算有一个敢说真话的明白人站出来啦,不容易啊。
“不要吵了,王爱卿身为户部侍郎考虑钱粮之事很正常。
朕不会治他的罪,但是也不能采纳他的建议。
李邦华乃知兵之人,提出来的建议深得朕心。
事情就这么定了,京营尽快组织一万精兵待命。
开拔银两就从朕的内帑出,暂时先发五万两白银。
另外再给刘文耀拨二十万两银子采购粮食。”
“臣遵旨!”
“臣遵旨!”
京营总督李国祯和左都督刘文耀同时出列领旨。
这二人都对皇家忠心耿耿,自然不会违背崇祯的意志。
崇祯逆着朝臣的意思定下了增兵宁武关的事情。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调黄得功和刘泽清进京勤王的事情。
这个事儿讨论起来就相对轻松一些。
李自成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
朝中大臣谁也不想去赌城破后李自成到底会不会杀自己。
所以说,增加京师的防卫力量对于每一个不想改朝换代的大臣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黄得功是勇卫营统帅之一,勇卫营是崇祯的保镖队伍。
所以调驻扎在滁州的黄得功回援京师没有任何问题。
山东的刘泽清则不同,他很可能不听皇帝的调遣。
户部侍郎党崇雅出列说道:“陛下,山东总兵刘泽清视财如命。
朝廷现在还欠着山东兵四个月的军饷。
臣恐怕军饷到位之前刘泽清未必会听从陛下的调遣!”
“呃,这个……”崇祯顿时被党崇雅给整无语了。
山东总兵刘泽清贪墨军饷,杀良冒功,强抢民财,视财如命。
这些肮脏事儿崇祯早有耳闻,只是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现在经党崇雅这么一提醒崇祯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想让刘泽清的大军动地方首先要补足他的军饷。
其次还要提前发一部分开拔银子。
不给家里的老婆孩子留足吃饭钱,那些山东兵怎么可能去京师给崇祯皇帝卖命呢!
山东兵欠饷高达18万两,开拔银子大概要7万两,全都加起来就是25万两白银。
崇祯通过抄家得来的九十多万两银子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目前还剩下九万八千两。
那么,想让山东兵进京就必须搞到新的银子。
银子去哪里搞,崇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抄家小能手沈战!
:()大明抄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