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八,盛京。
满清实际话事人摄政王多尔衮收到了六百里加急的战报。
这封战报从遥远的蒙古草原而来。
战报内容:
一、晋商八大家全灭 。
二、齐木格率领的女真牛录全灭。
三、明朝大都督沈战抄了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内的物资全部被沈战掠走。
“啊,沈战小儿,本王必杀汝!”
暴怒的多尔衮抽出战刀对着一张桌子猛砍,直到把桌子砍得面目全非才略微消气。
“通知各旗旗主升帐议事!”发泄完的多尔衮开始收拾烂摊子。
满清的底蕴不足大明的百分之一。
之前大量明廷文官被下狱已经对走私生意影响不小。
现在最重要的晋商八大家又让沈战给灭了。
满清的物资供应很快就会出大问题。
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此次危机,那么正处于上升期的满清政权很可能就此衰落。
现在的情况不比八旗军损兵折将轻松多少。
很快,多铎、阿济格、豪格、罗落浑、鳌拜等五人来到中军大帐议事。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通过权谋与铁腕对八旗军进行了快速整合。
目前,八旗军的实际掌控者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三个实力最强悍的旗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
正黄和镶黄两旗是皇太极留给儿子顺治的家底。
而现在的顺治才仅仅六岁,他能管个屁。
要不是顺治有个好额娘,多尔衮早把他赶下去了。
此时的孝庄皇后刚刚21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时候。
当有人提出让福临继位时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同意。
孝庄皇后一连拉着多尔衮聊了两个晚上的心事。
然后多尔衮便转变态度支持福临继承大统。
由此可见孝庄皇后的魅力是多么的强大。
自然,多尔衮的选择也跟他当时的实力不够强大有关系。
而现在,一手遮天的摄政王多尔衮才是实际意义上的满清皇帝。
镶白旗掌握在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手中。
这哥们儿可是真正的狠人,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擅于带兵打仗。
奈何此人既嗜杀又缺乏政治头脑,尤其排斥汉人。
这样的人显然不是治国的料,多尔衮对他的定位就是一军统帅。
军事以外的事儿多尔衮基本上不让多铎去碰。
镶蓝旗掌握在阿济格的手中,他是多尔衮的亲哥哥。
到这里满清的局势就比较明朗了。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一奶同胞的三兄弟执掌五旗。
谁敢在他们面前说个不字?
多尔衮是全才,他除了擅长打仗还擅长治国理政。
比如亲善汉人,利用汉人打造兵器,发展火器部队。
又比如组织汉人俘虏和奴隶去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再比如贿赂大明的官员,勾结大明的商人,然后为满清搞来无数的战略物资。
这些都是多尔衮能做而其他满清高层很难做到的事情。
所以阿济格和多铎才会死心蹋地支持多尔衮当老大。
再来说说其它三个旗的旗主。
正蓝旗旗主豪格,皇太极的大儿子,满清皇帝最有希望的继承者。
结果这哥们主动放弃继承皇太极的大宝,甘当一个旗主。
皇太极驾崩后,两黄旗、两蓝旗共四旗集体支持豪格继位。
而当时的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手中只有正白和镶白两个旗。
从实力上来说豪格全面碾压多尔衮。
只要他想立刻就能登基做皇帝。
结果你猜猜豪格当时是怎么说的。
他说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带领满清帝国走向辉煌。
如果众人强行推他上位那就等于葬送了如太阳般徐徐升起的大清。
正因如此,当时年仅五岁的小福临才十分意外地当上了皇帝。
而一心想当皇帝的多尔衮则阴差阳错地成了摄政王。
豪格以为多尔衮会感激他。
结果多尔衮不但不感激他,还一心想着把他弄死。
只不过豪格的地位太高了,多尔衮不敢用下作的手段搞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