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想法则截然相反。
他隐约间预感到北京城内的明军是个大麻烦。
没准这次清军要遭受不小的损失。
既然如此多尔衮自然是让他不喜的豪格和罗洛浑去冒险。
胜了最好,削弱明军的优先级自然大于满清内斗。
即使败了伤筋动骨的也不是他多尔衮,而是豪格和罗洛浑。
“摄政王此计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范文程躲在角落里给多尔衮竖了一个大拇指。
围点打援。
京杭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城是被围的那个点。
北京城的明军是那个援兵。
豪格和罗洛浑负责打。
计谋不复杂,但是很好用。
十万五千明军龟缩在北京城内不出来未免太难看了。
一向好面子的崇祯皇帝大概率是丢不起这个脸。
史可法长于守城,野战稍显不足。
那么带兵救通州的大概率就是沈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面对豪格率领的三万清军主力沈战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大问题。
即使他能活下来也不会好受。
损兵折将加上满清这边的反间计,沈战大概率会死于狭隘的崇祯之手。
多尔衮为什么承诺杀了沈战就给豪格和罗洛浑记首功?
因为沈战值这个价儿!
满清高层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
大明是大象,满清是蚂蚁。
一旦明朝出了一个名将,那么八旗军立刻就会遇上大麻烦。
不信你去看看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例子。
毛文龙驻扎在皮岛,满清如鲠在喉。
努尔哈赤率大军攻伐蒙古。
结果后方传来战报说毛文龙在关外登陆了。
然后努尔哈赤二话不说带着大军就折返回去了。
为啥?
因为毛文龙是明朝的名将,最善水战和登陆偷袭。
努尔哈赤特别害怕被毛文龙给掏了后腚。
虽然战报上只提到了毛文龙登陆,再无其它字样。
努尔哈赤还是给足了重视,这就是名将对建奴的威慑力。
可惜啊,毛文龙让袁崇焕给砍了。
否则满清的老巢将永无安宁之日,他们也不会崛起的那么迅速。
再说袁崇焕,这也是个名将。
征战一生几无败绩的努尔哈赤就死在了袁崇焕的手中。
确切地说是死在了红夷大炮的炮火之下。
当时努尔哈赤率优势兵力猛攻宁远城。
明军主将袁崇焕力主用红夷大炮御敌。
正是这个关键决定导致努尔哈赤被炸伤,并于不久后病逝。
皇太极率清军猛攻北京城。
又是袁崇焕率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并打退了皇太极。
例子不用举太多,两个足矣。
有毛文龙在,清军不敢肆意外出。
有袁崇焕在,清军很难在对明战争中占到便宜。
这就是明朝大将们给满清留下的阴影。
奈何明朝政治腐烂,有本事的人一般都没有善终。
毛文龙堂堂一品大员,骄横的袁崇焕未经皇帝同意直接就把对方给砍了。
这让满清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踏上了快车道。
而袁崇焕自己又因为满清的反间计和崇祯的猜忌被凌迟处死。
据说刮了三千多刀袁崇焕才断气,不知道先走一步的毛文龙会不会笑死。
满清和明朝大臣勾结起来污蔑袁崇焕私通满清。
可爱的崇祯皇帝他就信了,然后袁崇焕就挂了,你说奇葩不奇葩。
现在,轮到沈战接受考验了!
与八旗军正面硬刚这一关他能过去吗?
朝堂之上的明枪暗箭他能躲得掉吗?
崇祯会不会又犯老毛病猜忌沈战?
如果沈战能经受住以上所有的考验,那么他将创造一个奇迹。
一个在明末成为名将却能得善终的奇迹!
:()大明抄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