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闭门窗的御书房中,霍青第一次对赵凛的想法提出了反对。
“赵凛,现在动世家为时过早,搞不好那就是鱼死网破,万一我护不住你怎么办?”
赵凛何曾不知。
可是如今朝中大臣百分之九十都是世家子弟,他们盘根错节,互相联姻。
不用强力根本无法连根拔起。
而他最缺的就是时间,距离任务结束只剩下十个月了。
他如何能跟历史上的帝王一样徐徐图之?
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才是他唯一的路。
“霍青,可咱们现在有军队了,北疆大营十万军马都是我们的,现在狼奴国内乱,咱们可以偷偷调一部分回来。”
“可是王朔的军队比我们更多,护城军的首领是他的人,就连羽林卫还有三分之二掌控在他手中,京中一乱,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届时他弑君夺权,轻而易举。”
赵凛抿着双唇,蹙眉沉思,他忽而眸中闪过亮光,“如果,王朔愿意与我们合作呢?”
“皇上的意思是,要把推倒世家获得的利益和王朔平分?”
赵凛脑海中闪过孤独的程靖远,正直的杨枞,还有一路北行看到过的,那么多挣扎在苦难、饥饿甚至死亡边缘中的普通百姓。
“其实,他如果想多要点也可以,朕只是想广推举科制,让底层的百姓也能多一个上升渠道。”
“科举制?”
“对,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指定统一的科目和试题,从全国各地的考生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做大盛官吏,不论出身,不看宗族。”
霍青脸上的惊讶之色根本掩饰不住,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他已经可以勾勒出科举制可以在大盛燃起的燎原之势。
届时寒门学子皆归皇权,天下民心全归赵凛。
这对赵凛来说极大的好事,但也是极危险的事。
“赵凛,你听我说,即便是要推举科举制,也不需要我们主动对世家出手。”
“什么意思?”
“引蛇出洞,皇上,我们要的是师出有名。”
数日后的早朝,赵凛还未等大臣们开口,率先丢出了这个重磅炸弹。
之后将自己和霍青花费几日整理出来的有关《科举制》的具体内容交给李传信当众宣读。
李传信接过,吞了下口水,以前跟着王朔时怕对方心情不好被杀,现在跟着皇上又怕惹得别人心情不好,导致连累自己被杀。
一天天的,这脑袋都是系在裤腰带上。
他清了清嗓子,念道:“朕承天景命,君临四海,欲求贤才以襄治道科举分设数科,首为进士科凡我朝子民,不论贵贱,除犯禁及有污名者,皆可应考”
果然念到此处,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李传信顶住压力,继续念道:“再应殿试,由朕亲策于廷,以定甲等三年一考一甲三名即授京官要职钦此!”
赵凛满意的看着台下大臣五颜六色的脸,笑问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多数目光都集中在林太傅身上。
众望所归之下,林太傅往前一步,“敢问皇上,为何突然出此决策?”
赵凛眸光一凛,即便坐在龙椅上也一副闲散的模样,垂眸睨着他们道:“哦,看你们看腻了,想换一批看。”
好标准的昏君语录,众大臣们顿觉羞辱。
礼部尚书出列道:“皇上,您这样做于礼不和,本朝从未有过先例。”
赵凛托着下巴,无趣道:“你说得对,朕酒池肉林,热衷抄家也从未有过先例,你要不要感受一下?”
礼部尚书退下去了。
林太傅又道:“皇上,您看不上我们事小,若因此引起天下动乱,扰乱社稷朝纲,您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赵凛翻翻白眼,“他们把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江山留给朕的时候,也没觉得对不起朕,那朕为什么要觉得对不起他们。”
工部尚书早就因为程靖远的威胁忐忑了数日,如今一听居然不限出身,考中就能当官,那让程靖远那般出身的人顶替他上台不就是迟早的事。
他顿觉受到威胁,当即开口道:“皇上,人生来就有贵贱,您怎可让平民之子也有机会登上朝堂。”
赵凛特意看了他一眼,工部尚书黄泰和,他记得的,家中有钱,刚穿来时林太傅就建议抄他家来着,但因为是王朔的人,所以才没动。
赵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