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沮授拿了一摞官吏的考评卷宗前来。
冀州的官吏良莠不齐,按照张尘事先所说的标准,沮授已将他们依次划分等级,并附加了政绩简述。
张尘大致看了一遍,不禁暗自皱眉。
果然,这里面还是丙等及末等居多,看来都是卖官鬻爵酿的祸端!这就任的官吏,只知捞钱,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既然现在的冀州已经是他张尘的,那便不能任由这些贪官污吏胡来。
张尘当即下令,按照此次考评结果,乙等留用,丙等降职,末等的大多是那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之徒,统统锁拿下狱,依法惩办。
至于甲等,便是些真正的人才,张尘打算一一见过,量其才而授予要职。
好在,甲等的官员也还是有几人的,张尘一一看去,只见牵招、方平、董昭、蒋奇的名字都赫然在内。
不过,其中还有一人,倒是让张尘眼前一亮。
甘陵国相,刘虞。
刘虞?就是后来的幽州牧?
张尘知晓此人,此人也是汉皇后裔,为政素以宽仁着称,爱护百姓,贤名远播。若论仁德,他只怕还要在刘备之上。
只可惜,乱世之中,空讲仁义是没有用的。刘虞的仁义实在过于迂腐,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根本没法立足,最终落得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刘虞这样的性子,虽不适合成为一方诸侯,但作为一郡官吏来说,他还是非常出色的。
而张尘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
刘虞既为甘陵国相,位同太守,有他主政,甘陵当可无忧。只是,张尘必须确保一点,就是他能真心为自己效命。
“公与,派人前往甘陵,传召刘虞,我要亲眼见见此人。”
“诺。”
沮授领命,告退而去。
当晚,张尘又将这些官员考评的卷宗细细查阅,直至夜深。
他已继任州牧,接下来,自己手下的那些人也要逐一安排妥当。毕竟,自己的人用着才顺手。
张尘苦思一夜,终于草拟了一份升迁调令出来。
田丰任别驾从事,沮授任治中从事,兼任参军,另于军中设立“军师祭酒”一职,总管军事运筹,由郭嘉出任。
至于军中武官的任命,那就简单的多了。
自汉武帝征讨匈奴伊始,有军功者比比皆是,随之而生的便是许许多多的“杂号将军”。这些封号官职无分大小,但荣誉感却极强,正可作为封赏所用。至于战时谁为主次,到时再行册封也便是了。
当即,张尘大笔一挥,便草拟了诏令。
罢麴义魏郡都尉之职,加封“破虏将军”。
罢高顺军司马之职,加封“讨逆将军”。
罢张合军司马、魏郡贼曹掾之职,加封“扬威将军”。
罢高览魏郡兵马掾之职,加封“扬武将军”。
罢牵招成安令,加封“奋武将军”。
罢方平临漳令,加封“偏将军”。
罢董昭瘿陶令,加封魏郡太守。
罢蒋奇瘿陶县尉,加封魏郡都尉。
加封徐晃为“裨将军”、赵云为“虎威将军”。
其余空闲职缺,便由各郡太守自行招募举荐,量才任用,张尘便不一一过问了。
张尘草拟完诏令,长舒了一口气。
如今他手下人才济济,接下来,可以大干一番了!
广积粮草,招兵买马,他要在乱世到来之前,成为真正的一方霸主!
第二天,张尘便将诏令发出,广谕各郡。众人得到封赏,皆喜笑开颜,感念张尘之恩。
处理完官员升迁,张尘又来至军营,与众将议事。
麴义已将军中诸事统计完毕,来报张尘。
冀州九郡,共有兵马十五万,其中魏郡之兵五万,赵郡国两万,甘陵国三万,其余各郡兵马共五万。
至于军中粮草,足够大军两年所需。
看似情况尚好,但这其中还是有一些问题。
麴义一一向张尘道来。
首先,便是赵郡国和甘陵国两处。这两处乃是郡国,虽然名义上也在张尘的治下,但封地之处遵奉的是封主王爷的命令,真到用时,恐怕张尘不一定能调动得了这两处兵马。
不过,张尘略加思量,觉得影响不大。
赵郡国有先前黄巾与武官勾结一事,赵王刘赦也被软禁在邯郸,后来还多亏了董昭率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