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一听,心中欢喜:只要过了眼下这关就好办,以后再想良策。忙说:“万岁高见。”
郭威又问:“他要畏罪脱逃怎么办?”“臣用性命担保。他家有父母在京,不能逃。”
“好吧。来呀!把赵匡胤带上金殿。”文武暗中佩服王朴有回天转地之能。
这时赵匡胤上殿:“臣与万岁磕头。”
“赵匡胤,朕本应杀你,念其素日功劳,从轻发落。给你三千人马去打高行周,得下高平关拿回高鹞子的人头,将功折罪;如拿不回他的人头,二罪俱罚!”
赵匡胤听完暗暗叫苦,心想:还不如在这杀我呢!叫我打高行周,那不是送死吗?旨意传出,死活也得去:“谢主龙恩!”说完转身下殿。
王朴在一旁心里不好受:我替赵匡胤求情,是为保住他的性命,想不到天子太狠,叫他去取高行周的人头,给三千人,又不另拨战将,那不是白送死吗?这些人不够给高行周垫马蹄子的。郭威对赵匡胤不放心,又派个监军,就是金台御史潘洪潘仁美,这阵他还年轻呢。
赵匡胤下殿,柴荣和郑子明迎过去,陪着赵匡胤到外边,各自上马;张光远、罗延西也都赶到双龙巷赵匡胤家。弟兄几个落座之后,分付准备酒饭,刚要吃饭,家人来报:金台御史潘仁美到。赵匡胤亲自把他接到房中,众人寒喧已毕,只见潘仁美双眉紧皱,脸上布满愁云。赵匡胤问:“潘大人你有什么心事吧?”
潘仁美心说:没事我能来吗?你取高行周的人头,叫我当监军,我心里没底,弄不好我的命也得搭上!“赵将军,此番你、我去打高行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路无回路呀!”
赵匡胤没说话,郑子明不爱听:“怎么,高行周不也是一个人吗?怕什么?”
“人与人不一样,有那么句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高行周一条枪威震华夏,盖世无双,文武兼备,他深明韬略,善晓天文,用兵如孙武,布阵似太公,闻风知胜败,嗅土晓输赢。论武艺,高家祖传回马转林枪,闻名天下,十二岁鸡宝山报号,大战铁篙将王彦章,而且性如烈火,气性还大,他比周瑜气性还大呢,沾火就着,打仗拼命,咱们哪是对手?另外,高平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城中粮食够吃三年、二年的;论人马,精兵十来万,战将比咱们强得多,高行周之子高怀德,白马银枪有万夫不当之勇,还有副元帅乐元福等人,不易打开。”
众人一听全傻眼了。柴荣急得泪如雨下:“我生身之父死在高行周之手,此仇报不了啦,如今又连累二弟受苦,不如兄弟你领举家远遁他乡吧!”
潘仁美说:“那可不行!我是监军,赵将军要跑了,万岁冲我要人呢!”
赵匡胤在一旁沉思不语。他早知道高行周厉害,滑州一战领教过了,不是对手。可眼下也得去呀,明知火坑也得跳,宁死在战场,别死在京城。我不能露出害怕的话儿,我要说怕,大家都替我担心,郑子明就不能叫我去。母亲、妻子也跟我着急上火,没等我走远,家里连哭带闹的多不好!想到这说:“谁也不用着急,我心里有数,到那准能把高行周人头取来。”
郑子明乐了:“对,别叫他名字吓住,没什么了不起。高平关乃孤城一座,又能怎么样?到那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得胜回京。二哥,我们和你一块去。”
张光远、罗延西说:“我们也去!”
赵匡胤想:这哥几个除了郑子明,谁家都有老有小,如果命丧在高平关,岂不坑了人家满门?想到这说:“谁也不用去,我一个人就行,人多倒麻烦。再说都走了,谁陪着大哥说话呀?我这次多则两月,少说四十多天就回来了。”
郑子明说:“别人我不管,我是非去不可!我可不放心!”
赵匡胤想:也好,郑子明一个人儿,在京也没事,又不听话,除了自己能管住,别人都不成:“好吧,我带老三去。”
柴荣高兴:“二弟,你真能战胜高行周?”
“能!”
“有何锦囊妙计?”
“逢强智取,遇弱活擒,随机应变,见景生情,到那再说。”
柴荣这哥几个叫他唬住了,潘仁美也信以为真,把心放在肚子里了。连忙告辞回府,准备出征。剩下这弟兄五人边喝边谈,柴荣喜欢张光远和罗延西,提出五个人重新结拜。原来他们是哥仨,又续上老四张光远、老五罗延西。二更以后方才散去,众人回府,只剩下赵匡胤独对孤灯,呆呆发愣。
这时,赵弘殷老夫妻领着儿子匡义、光美和女儿赵美容来看赵匡胤,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