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爷高行周,听说赵匡胤来借人头,气得须发皆奓,传下将令,绑上赵匡胤推出斩首。赵匡胤一不害怕,二不求饶,也不巧辩,将胳膊往后一背,老老实实地叫人捆上,不用架着,也不用推搡,转身往外就走。好像怕死晚了,赶不上进酆都城,误了阎王爷点卯。
他的一举一动,高行周看得很清楚,暗想:这个人犯什么病啦,愿意死呀?好像杀别人,与他无关?其中定有缘故。想到这,冲下边一招手:“等等!先把他给我带回来!”
赵匡胤还不爱回来,有人猛地一推,才来到帅案前。高行周说:“赵匡胤!”
“在。”
“你想拿我的脑袋立功赎罪,为什么不攻打关城,却进城乖乖送死?”
赵匡胤说:“我哪敢和您动手!您老人家杀法骁勇,少年成名,中年为将,老来为帅,老当益壮,我怎敢冒犯虎威?滑州之战,您老驰骋疆场,杀得我军落花流水,周主郭威至今惊魂未定。我和您老交手,两个照面就甘拜下风了,再打高平关,那是讨二皮脸哪!”
高行周一听这些话,像吞了一粒顺气丸,特别舒服。病了这么些日子,吃了不少药,也没这副药灵,气消了一半。“打不过我你就借人头,老夫能借吗?”“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我不强求。”“你懂不懂到这儿借脑袋是太岁头上动土、虎口里拔牙,自来寻死?”
“明白。我就是来送死来了,我乐意死在你老之手。”
高行周听了这个别扭:“你可以抹脖子、上吊,非死我手里做什么?”
“高王爷,我主郭威叫我取你的人头,我要不来,为抗旨不遵,乃为不忠;父母也被牵连,又落个不孝;和你打我又不是对手,反而损兵折将,踩坏良田,坑了老百姓,岂不落个不仁不义?我到城里来向你借人头,准知道你得杀我。我一死,为国尽忠,英名常在;也保全我父母得以善终。另外,我也愿意死在你手,伤在小卒手丢人,死在王爷之手我觉得光彩。王彦章就是前车之鉴,因为丧在英雄之手,成为人们的美谈,也算传留后世啦。我今日到高平关,想借王爷的刀,保全我忠孝之名,你老也算成全我了,我谢谢你老,快杀吧!”说完,转身要下大堂。
高行周说:“就冲你这几句话,我不杀了。来人!给他松绑。”
“是!”军卒们嘴里答应,可谁也不动手。连乐元福和马全义也合计:这两个人全有邪病啊?一个前来送死,另一个就不杀。赵匡胤到高平关来借人头,就该宰了,成全他忠、孝、仁、义得了,干什么又松绑?
他们哪知道,高王爷被赵匡胤这几句话说得打个冷战,暗想:赵匡胤想借我的刀流芳千古,要真把他杀了,我落个骂名万载;赵匡胤一死忠孝双全,我反落个不仁不义。多亏我问问,险些中了老匹夫郭威的毒计,这个人杀不得。高行周又打量一番赵匡胤,不由暗自佩服:别看他年纪不大,却视死如归,我不如他。
赵匡胤这个人很聪明,临出兵军师王朴嘱咐几句话,他心里明白了。高行周喜欢刚直不屈的硬汉子,忠孝双全的英雄,最恨胆小怕死、朝三暮四之人。他明知道攻城打不胜,败了名声又不好,莫不如一刀一枪不动,送死上门,也许高行周看在老一辈面子上能保住性命。这就是赵匡胤在关西路上闯荡学来的高招。
这次高行周二次传令,给赵匡胤松绑,然后下了帅案,由乐元福陪着奔后室。高行周倒背双手,脚步缓慢,边走边思索,心里像开锅一样:想老夫十二岁出世,鸡宝山报号,大战王彦章,结识火山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保了汉主刘王,忠心无二。老主对我情同骨肉,待为知己。只说君臣共图大业,江山永存,想不到反贼郭威夺下江山,幼主驾崩,汉室夭亡。我本应兴汉灭周,重整社稷,怎奈天不作美,老夫身体不佳,郭威兵强将勇,又是人心所向,想来我是报仇无望。既然汉室已灭,我生不能报国,就该追随汉主到地府,与国同休方为忠。至今我却偷生于世,惭愧呀惭愧!赵匡胤为了尽忠郭威,引颈等死,我成全他尽忠,谁成全我呀?杀了他,汉室也兴不了,周朝也不能灭,不如我一死,成全赵匡胤,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一想到死,高行周立刻觉得头晕目眩,精神恍惚,脚步沉重。心中暗想:我若一死,倒落个忠字,可扔下年迈糟糠和幼子怀德何人照料?城中众将成了无头的孤雁啦!
又一想:我不死,赵匡胤没有我的人头,回京也得死呀!我要是杀了赵匡胤,反倒替郭威报了仇,又坑了赵弘殷,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反中了郭威奸计?眼下,郭威兵多将广,我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