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我要二次学艺,再找你报今日之仇。
由那时,杨衮四海飘游,访名师会高友,重新练艺,才投到铁灵寺老方丈金良祖门下学艺。金良祖会打暗器,一看杨衮有恒心,又肯练,十分喜爱,就给他打造一对走线锤,为什么打一对呢?就是留一个备用的。从那之后,杨衮练走线锤,越练越精,越练招数越多,变幻莫测,虚实相兼,姿势不同,打法不一,真是百发百中,指哪儿打哪。怎么使呢?可以装败势回马一锤,名为“犀牛望月”,也可以用刀一晃对方的眼神,紧跟着锤扔出去,或者反身从后边扔出去,名为“苏秦背剑”,也可以把练子摇起来,锤头起舞,再打敌将,这叫“金蛇绕身”。
数年工夫,锤功练成,刀法学得炉火纯青,才告别师父,去找李存孝。结果李存孝死在南阳府,五牛争身,杨衮锤没使上。后来在鸡宝山,五龙二虎会彦章,杨衮用走线锤打伤王彦章,成名天下,人称“走线锤”。
从那之后,杨衮没打过败仗。今天会赵匡胤的棍法,叫他施展施展,想不到这匹马不给他作脸,马失前蹄,这就是那句话了:人有失手,马有漏蹄,多大英雄也有栽跟头的时候,什么样将军也难免打败仗,要不是赵匡胤手下留情,杨衮轻者带伤重则丧命。杨衮脸上挂不住了,拿出走线锤,锤打赵匡胤。
赵匡胤光知道走线锤的厉害,没见过;说着话锤到了,赵匡胤有点慌了,碗口大的锤头砸哪也受不了。右脚甩镫,单手扣铁过梁,身子往旁一闪,要来个镫里藏身。因为太慌,右手还拿着棍,太沉没藏好,“噗通!”从马上摔下来了。火山王把链子锤倒回来,如果反手一锤,或者一刀,赵匡胤就完了。赵匡胤要一死,大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谁打呀!那是将来的宋太祖,炎宋开国头个皇帝。
杨衮装好锤,说:“赵将军请上马!你我到无人之处我有话说。”
赵匡胤二次上马,往山里跑去,杨衮后边追赶,拐了几个山环,赵匡胤把马带住。杨衮跳下征驹:“赵元帅受惊,刚才我多有得罪。”
“多谢老王爷手下留情,留某一条性命。”
“我也就是试试赵将军的本领,真要伤了元帅,我将成为千古罪人。”
“老王爷有什么要说的?”
“我久闻将军大名,为人侠肝义胆,好抱打不平,重义气,会用人,胸怀大志,名不虚传。老夫落马,蒙将军不杀,老夫深受感动。为高行周自刎之事,我曾错怪了元帅,方才高怀德言讲,此事不怪你,高家多蒙照料,我替高行周谢谢。大周朝有你这么位元帅,必定一统华夷。北汉王的江山在风雨飘摇之中,不会长久。今有一事拜托,高怀亮到周营,望你照料,他年幼任性,我不放心。久后刘王要灭,我的七个儿子你要另眼看待。”
“老王爷,你老弃汉投周,共谋大业吧。”
“忠臣不保二主,我和刘王曾八拜结交,金兰之好,我怎么能背主投周,贻笑大方?”
“老人家您不降也可,您还镇守汜水关吗?”
“这个你放心,我一不向汉二不保周,退归火塘寨,你们怎么打,与我无关,我是不保大周。久后你若有用我杨家人,我七个儿子可保你。因为他们没保北汉王,就许他们另投新主。”
赵匡胤听了,喜出望外,如得了杨家七员猛将那可太好了。赵匡胤不放心:“老王爷,我若有力量,一定重用您的虎子。万一您老不在了,怎么来找您这几位虎子,空口无凭啊!”
“这个……”火山王伸手解下胸前的鹿皮囊递过去:“我将此锤留给将军,久后以锤为证,有锤就等于老夫在,我儿定会听从。”
“多谢了。今日分手不知何日见面?我见此物如见老王爷。”说完,斜背在身上。
杨衮说:“赵元帅,北汉王要是亡国,大周得了天下,我家成了叛臣。一旦有危险,无法解救,将军可有信物为我家留下。”
赵匡胤解下衬袍上的一条玉带,这条玉带是柴荣赠给赵匡胤的,叫“七宝羊脂玉带,”双手递过:“久后拿此玉带为证。”杨衮接过来挂在身上。这就是赵匡胤和杨衮在汜水关外“铜锤换玉带”,奠定老杨家保炎宋的基础。
“赵元帅,老夫走了,后会有期。”
就在这阵,高怀德、高怀亮哥俩追来,高怀亮老远下马,磕膝盖当脚走,跑在杨衮眼前:“老爹爹,您还生孩儿气吗?我要回营找您,我七哥不让,非要杀我不可,孩儿才和他伸手。你老出来,我不敢见爹了。您老的养育之恩未报,又惹您生气。打我吧,骂我吧!”
杨衮眼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