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到,高怀亮和杨继业偷出走线锤,离开火塘寨,连夜奔佘塘关。因为着急,连杨喜都没来得及带走,两人就跑了。一直跑到天光大亮,战马放慢脚步,兄弟并马而行,高怀亮突然想起一件事:“你怎么没带枪呢?没兵刃怎么打仗?”
杨继业说:“我这有大刀。”
“你不使枪吗?怎么又换刀了?”
杨继业心里话:你还问呢,不都因为你呀!数月前,杨继业和高怀亮弟兄反目,在天汉山前交手,杨继业被高怀亮把征袍挑了好几枪。回家之后,杨继业见到父亲大哭:“高怀亮的枪比我强得多,我怎么练也不行,我不练了,弃武务农!”
杨衮见此情景也后悔:干儿子艺业学成,人家也走了,亲儿子不是对手。我现在活着,弟兄还反目;久后我离开人世,兵荒马乱之时,谁保谁更不好说了。得了,把我的刀法传给老七吧!想到这,他说:“继业不要着急,从今日起为父教你练刀。”
“现练还来得及吗?”
“你有使枪的功底,再练刀不费劲。隔行不隔理,只要下功夫,没有练不成的。”
“咱这刀能赶上高家枪吗?”
“为父的刀法专破枪招。你就练吧,承为父的艺业,你的几个哥哥能为就顶到那了。另外,家事太忙,房屋土地都由他们照管,你下点功夫。”
从那以后,杨继业开始练刀,佘赛花也使刀,常给继业指点。有时候夫妻比武,陪着杨继业练武艺。数月工夫,刀法大见长进。
他是赌气学刀,今天怀亮问起来,这话没法和高怀亮讲,便另外找理由说:“我父亲的枪法,有你继承了,刀法还没人练。咱爹怕将来失传了,趁他精神健壮,把刀招传给我。”
这一说高怀亮全明白了:“七哥咱们可把话说到前头,你学会了刀法不能独吞,你再教给我。”
“行啊,那你的枪再教给杨家。”
“杨家谁能跟我学呀?”
“等我有儿子时候还不许和你学学吗?”
“你哪来儿子?”
“你嫂子身怀六甲,要生下儿子你来教。”
高怀亮听完,乐得眼泪都下来了:“孩子还没生下来就找师父。好了,等我侄儿长大了我教。”今天他们说的笑话,久后真就是杨继业的儿子和高家兄弟学枪。
两个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周营外,二人下马,高怀亮叫军卒往里通报:“火塘寨的七将军杨继业到。”
军卒往里送信,时辰不大,里边鼓乐喧天,营门大开,众将列队迎接杨继业。赵匡胤走在前边:“杨将军一向可好?迎接来迟,望乞恕罪。”
杨继业紧走几步,抱拳拱手:“赵元帅,我有何能,劳元帅大驾金身?折煞杨继业了。”
“将军不辞辛苦,赶来为我营帮忙助阵,不但众将感激,连我主万岁也忘不了将军的好处。此地不是讲话之处,请到营内。”
“请。”
杨继业被让进大营,后边连吹带打地好不热闹。来到帅帐,二次见礼已毕,分宾主落座,差人送上茶来,茶罢搁盏。赵匡胤问道:“令尊大人身体可好?”
“家父身体健康。只因家事繁忙不能脱身,特命我来助元帅一臂之力。”
高怀亮说:“元帅,我把七哥请来破走线鞭,特此交令。”高怀亮过来交令,闪在一旁。
杨继业说:“元帅请赏我一支大令。我到疆场去会佘表。”
“路上受风霜之苦,休息几天再战吧。”
“不用。这就出马。”杨继业心里着急:快打快回家,如果等我爹追来,我这锤就使不上了。
苗光义看出两人神色,暗想:杨衮是忙,还是不来?杨继业行吗?一旦吃亏,胜不了,就有性命危险。想到这,他给赵匡胤使个眼神,还是不让杨继业出马。赵匡胤也明白,忙说:“七将军不忙,用罢饭再商量。”又要领继业见柴荣。
杨继业推辞说:“我是到周营帮忙,不是来听差,就不用见周主了。我去看看高将军的病势如何。”他们到高怀德帐内看望,安慰一番,又回到前面商量交战的事。
正在此时,营外杀声阵阵,蓝旗官跑进大帐,单腿点地报:“启禀元帅,余表又来讨战。”
“挂出免战牌。”
杨继业说:“元帅,我去疆场会佘表。”
高怀亮也说:“我七哥是来打仗的,不出战到军中干什么?我给他观敌了阵,让他交战,煞煞佘表威风。”
赵匡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