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奈暗暗欢喜:高君保对答如流,头一副对联不足为奇,哪都有,这第二副对联,我的上句出于《孟子》,他的下句引自《论语》,真乃妙手巧对。刘大奈满面春风称赞道:“高少爷出口成章!老夫佩服。”
君保答:“此乃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刘大奈想:嗯?这小子太狂了,这叫雕虫小技呀!
屋内二人对对子,窗外惊动了小姐刘金定。姑娘见君保对答如流,谈吐不俗,心中又欢喜,又不服气。暗想:我不信考不住他!我给他出两个上句。想到这,她带着春兰回到绣楼,铺上一块白纸,拿过笔砚,将笔膏饱,“刷、刷”写了两个上句,转身问丫鬟:“春兰,这俩上联如何?”
这春兰可不是一般丫鬟,识文认字,出诗对对、行酒令、打灯谜、猜谜语,她都会。她的父亲是个老秀才,不得第,以教书养家糊口。春兰从小跟父亲念书,论文才比刘金定还高。只因父亲下世,母亲改嫁,被刘大奈收在山上给女儿做伴,金定拿她当亲姐妹看待,所以写完了向春兰请教。春兰笑了:“小姐!写得好!”
“求你给高公子送去,看他能不能对上。”
“小姐,他要对上好,对不上,算栽了跟头。这个人性急脾气暴,还不气死呀?”
“逢场作戏,走吧!”
“好!”
春兰把纸卷好,拿着,主仆下楼,二次回到书房外,金定在窗外等候。春兰拿着白绫纸笺来到书房门前,说道:“老员外,小姐命我找您有事请教。”
“是春兰呀!”
“是。”
“进来吧!”
“奴婢告进。”
春兰打帘栊,低头迈门槛进了书房,先看了君保一眼,笑了笑,然后冲刘大奈说:“老员外,小姐写了几个字,向高少爷求教,不知高少爷能否赏脸?”说完,将白纸递给刘大奈。
刘大奈接过来一看,是两个上联。一个写:“绣绒刀安天下,胸怀壮志。”另一个上联是:“鼓架鼓架陈皮半夏。”这是四味中药连一起组成个上联。刘大奈皱眉头埋怨女儿,头一联出得还可以,第二联出得不应该,你在离恨天跟师父采药,知道药名药性,才用四味中药写对联。高君保生在官宦之家,哪懂药材?这是难为人呢!他要是对不上来多不好看。刘大奈拿着这张纸为难,嘴里说:“是我把金定惯坏了,怎好麻烦高公子!”
春兰说:“以文会友,以武会友。高公子看不起女子,我们小姐不服气。既然公子对不上来……老员外,我就走了。”说完拿过上联要走。
高君保说:“老员外,我看看写的什么?”
“哦,叫你见笑了。”说完,把那张白纸递过去。
高君保展开观瞧,看罢笑了笑说道:“老员外,请借笔砚一用。”
春兰取过文房四宝,放在高君保眼前。高君保将七寸狼毫拿在手里,蘸上墨,刷刷点点写完,将笔放在笔架上,捧起写好的对联:“老员外!君保才疏学浅,叫小姐见笑了。”说完递了过去。
刘大奈接过来一看:嘿!乐得胡子全飞起来了。“好!字写得好,点点如桃,撇撇如刀。对仗工整,恰到好处。”
写的什么呀?上联刘金定写的是:“绣绒刀安天下,胸怀壮志。”高君保配的下联是:“亮银枪定乾坤,腹有良谋”。这俩人一个比一个志气大。
另一联金定的上句是:“鼓架鼓架陈皮半夏。”高君保下句对的是:“灯笼灯笼白纸(芷)防风。”也是四味中药。刘大奈哪能不高兴?心想:这个人博学多读,知多见广,还懂得医道。
书中暗表;后边这副对联是高君保碰上的。他不懂医学,也不会抓药。那为什么能对上呢?这是因为他母亲赵美容经常和宫中太后、王妃在一起饮酒观花,赏月听琴,出诗对对。有一次太医的女儿被请来做陪,出了这么副对联,和刘金定出的这副一字不差,皇太后杜氏对上了。赵美容经常在家里念叨。高君保记住了,想不到今天正用上。刘大奈不知道呀!把对联交给春兰,春兰看了看,对得真好!心想:我家小姐不输了吗?不行!我替小姐出一个。想罢冲君保飘飘下拜,说道:“高少爷,奴婢也认识几个字,说出来请少爷指教。”
君保说:“丫鬟姐,请讲。”
春兰说:“汴梁无花独具鸡冠篱下绽。”
高君保一听生气了。小丫鬟羞臊我骂我呢,我成鸡冠子花啦!好吧,给你一句:“双锁有草犹留狗尾墙上摇。”
春兰听完,脸上绯红:“哟,我的妈呀!”春兰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