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将军高怀德,见父亲高行周已死,人头被赵匡胤带走,只气得肝胆俱裂,一心报杀父之仇,奔后书房去斩赵匡胤。乐元福想拦也没拦住,只好跟在身后。高怀德来到书房,一抬脚“咣当”把门踢开,窜到屋里一瞧就怔住了,屋里只有书童,赵匡胤没啦。乐元福也奇怪,刚才他还在屋里,怎么眨眼工夫就不见了?
书中暗表:赵匡胤要真让高怀德堵在屋里,可就没命了。高怀德正在气头上,不能饶他。那么赵匡胤哪儿去了呢?
原来高怀德和乐元福在半路上说话,被这个小书童看见了。这个孩子挺聪明,见少爷高怀德颜色不好,手里又拎口宝剑,连忙跑回书房给赵匡胤送信:“我家少爷回来了,你快跑吧。”
赵匡胤也害怕高怀德,心想:他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要杀你,又不能还手,干脆我跑吧。“谢谢书童兄弟,我走了。高少爷要问我上哪去了,你就这么说……”
“哎!”书童答应着。赵匡胤抱着装人头的木匣子从后窗户跳出来,躲在窗根底下听声。书童刚把窗户关好,高怀德就进来了,吓得书童直哆嗦。高怀德说:“赵匡胤呢?”
“哦……奔后宅找老夫人去了。”
高怀德信以为真,出书房奔后宅。眼看他走远了,赵匡胤才从后窗户下转到前宅,要过兵刃马匹,正好遇上刘文瑞,送他出城。
刘文瑞说:“赵将军,你们可快离开高平关,我们少爷眼珠子都红了,你们快跑吧。”
赵匡胤点头,打马如飞回到营门,传命令起寨回京。郑子明、潘仁美连忙迎出来,听说要走,都感到奇怪,干什么这么急?锅灶没拔,帐篷没撤呢!“什么也不要了,快逃命吧,有话路上说。”两人点头,命军卒跑步回京。军卒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见主将惊慌失措,当兵的更心慌了,金命水命不顾命,这通跑呀!大道不走走小道,一气跑出好几十里,才停下来休息。赵匡胤这才把到高平关借人头,高行周自刎,又怕高怀德追赶的事说了一遍。潘仁美挺高兴:高行周一死,替主报仇,咱们也算有功。
赵匡胤拿着高行周的人头,心里不好受,又怕高怀德追来,又惦念着他们孤儿、寡母。暗想:等天子免了我的死罪,我派人去接高老夫人。他们一路上星夜兼程,这天来到汴梁,早有人给周主郭威送信:赵将军取来高行周的人头了,正在午门候旨。
郭威一生最怕高行周,两人外号也犯象:家雀是鹞鹰口中之食。郭威心想:高行周勇不可当,除了杨衮没遇过对手,连我都怕他,你赵匡胤能逼得高鹞子自刎?说不准从死囚牢里弄个犯人杀啦,弄个假脑袋愣说是高行周,我非宰了你不可!想到这,传旨叫赵匡胤上殿。赵匡胤把木匣子交给差人抱着,同潘仁美、郑子明三人上殿,见驾已毕,述说高行周献出人头的经过。
郭威说:“朕要验人头,如果是高行周的首级就赦你无罪。”
“谢万岁!”说完下殿取过黑木匣,二次上殿献人头。内侍接过木匣,放在龙书案上。郭威打开木匣,见里边有块红布覆盖,去了红布,里边放个死人脑袋:发卷高挽,上有金簪别顶。他抓头发把人头提了出来,脸对脸仔细看看高行周的面目。说好听的,高行周的面目长得威风;说不好,长得挺凶:面如紫玉,龇牙咧嘴,拧眉瞪目,颏下五绺长髯。因为用药物喂过,保存完好。
郭威认识高行周,是他!又一想:不能呀,人的面貌相同的也有哇,怎么能分出真假呢?忽然他想起来了:高行周外号叫高鹞子,听说他头顶长个肉卵,其形状像鹞鹰,外号也是以此得名,我看看有没有,要有就是真的,没有就是假的。想到这,他拔下高行周头上的金簪,打开发根的头绳,扒开头顶一看,果然有个肉瘤子:“真是高行周!”
郭威龙颜大悦:这可去了我眼中钉、肉中刺。想到这,他点着高行周的人头说:“姓高的!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当年在兴隆镇你欺负寡人,滑州之战你追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劝你归降,给你高官厚禄你不干,我以为你能横行天下,想不到也有今日,做了无头之鬼。现在你落在我手里,你害臊不害臊?呸!”郭威照着人头就啐了一口。
可坏了,一股风吹在高行周脸上,胡须奓起来了,头发也乱了。郭威以为高行周显灵了,吓得他“唉呀”一声,手一扎撒,两腿一蹬,翻白眼根啦。郭威当时昏倒在地,人头扔出多远,顿时把两旁的文武大臣吓坏了,不知道皇上犯什么病了。贴身太监扶起郭威抬到后宫。赵匡胤把人头拣起来,装在小匣里准备带走找个地方安葬,等高怀德进京叫他送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