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王爷一向可好,赵匡胤有礼了。”
杨衮闻听,闪目观看,见来人三十多岁,身高九尺,头戴帅子金盔,簪缨高挑,身挂大叶黄金甲,背背八杆护背旗,上有八个字:廉、权、智、信、仁、勇、严、明。面似重枣,又如酒醉,剑眉入鬓,阔目有神。颏下三绺黑须,胯下浑红马,鞍鞒横担蟠龙金棍,好像金甲天神降世,又如三国关羽重生。杨衮看罢点点头:看外表知其内,此人非等闲之辈。“老夫正是杨弘信。”
“久闻老王爷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今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
“赵元帅过奖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英雄出在中年,久闻赵元帅的大名,我特来领教。”说完,举起大刀。
赵匡胤说:“老王爷且慢动手,我有几句话要讲。”
“你保周,我保汉,两下交战,各为其主,有什么话说?”
“老将军,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我父也是汉朝老臣,怎奈死去的汉主刘承佑软弱无能,信宠老儿苏逢吉,杀死史弘肇等忠臣,只落得众叛亲离,才有我主郭威行仁义之师,推倒大汉建立周朝,上顺天心,下合民意。想不到北汉王刘崇又打战表和我大周开仗,无奈周主御驾亲征,要统一华夏,免去刀兵之苦。刀兵不息,民不聊生,大地荒芜,男不能耕,女不能织,一个个背井离乡,逃门在外,苦不可言。如若早日熄灭刀兵,岂不能救黎民百姓?现在我们已得下天井关,汜水关指日可得,河东十二州郡如何保住?这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老将军纵有通天本领,也救不了这破碎的河山,不如弃汉归周。如能归顺,我主定能重用,如不听劝,怕老将军后悔晚矣。”
杨衮听完点点头,这赵匡胤还真能讲:“赵元帅,老夫偌大年纪,什么不懂。不用你说,我也看出高低。只是我乃河东之将,汉室老臣,决不容你征疆霸土,你得拿出真功夫。”
“赵匡胤天胆,也不敢冒犯虎威。”
“不要客气,请吧。”
“老将军,我可不恭了,给你老垫垫手吧。”说完,二人各自拨战马,举起刀棍兵刃,催马交战。
这两人交手不同一般,杨家将及汜水关主将给老王爷助威,眼珠不眨地看着,输赢在此一举。苗光义手里的羽扇也不摇了,眼睛也睁开了。最害怕的是躲在军师身后的高怀亮。和杨衮一交战,高怀亮心里难过,老父亲已白发苍苍,为儿心都操碎,真有闪错怎么办?
杨衮和赵匡胤打了十个回合,二十回合,三十回合,两人越打越猛,越战越凶,两边军卒摇旗击鼓,号角声惊天动地,“杀呀!”“老王爷旗开得胜!”“赵元帅马到成功!”高怀亮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杨衮这匹马老了点,加上连日赶路,从佘塘关回火塘寨又到天汉山,马不停蹄,没得饱草饱料,在杨衮和赵匡胤对面冲锋之时,杨衮这匹马突然马失前蹄,前腿卧倒。赵匡胤也到了,蟠龙金棍高高举起,杨衮当时也吓得魂飞魄散,把眼睛一闭,心说:我命休矣!高怀亮也看见了,棍一落老父亲命没了,吓得两手把眼睛捂住。赵匡胤的棍落半截又撤回来了。
杨衮一带丝缰,这匹马“腾”地站起来了:“赵匡胤,方才老夫马失前蹄,你为何不打?”
“老王爷,我赞成你老为人,不忍伤害。尤其您为高家扶养幼子,对干儿子比亲儿子还亲,别看是小事,无度量的人是做不到的。不但高怀德感激,赵匡胤也敬佩。再说,老英雄不是武艺不佳,输在我手;实在是马不行。我要乘人之危,伤了老英雄,岂不落个骂名?你老回去换匹马,咱们再战。”
“赵匡胤你失策了,你不打我,我可打你了。”
说完,杨衮伸手在胸前鹿皮囊里拿出走线锤,冲着赵匡胤一抖手,“哗拉拉”,走线锤出手,奔赵匡胤头上砸来。走线锤是铜制的,有对虎大,就是把虎口对到一起那么大,后面有条链子有六尺长,是用五金之精打造,不怕刀砍斧剁,链子上又拴着一丈二尺长的鹿筋条,末端是个皮套,可以套在手脖子上。使用时,皮套套在手脖子上,拴住锤头扔出去,鹿筋条带链、链带锤头扔出去,砸上就了不得。
杨衮当年练走线锤可下了功夫了,他是为治口气才练的:年轻的时候,也是性高气傲不服人,当时飞虎大将永安公十三太保李存孝最有名,杨衮去会李存孝,据说李存孝只长得板肋虬筋,力大无穷,杨衮哪是对手?李存孝抓住杨衮要摔死在马下,杨衮会就地十八滚,李存孝把他往地下一扔,杨衮用就地十八滚,滚出多远,才得条活命。他告诉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