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条件,替郑千岁报仇,为国除奸,为民除害。”
赵匡胤一见此情,心想,民心不可违呀!只可忍痛割爱,说:“众家爱卿平身,陶王妃所提之事,朕应下了。”
众人齐呼:“谢万岁!”
韩龙在一旁吓得魂飞天外,高喊:“万岁开恩!”
赵匡胤龙袖一甩:“将韩龙拿下!” “遵旨!”金瓜武士捉住韩龙,打掉乌纱,推下金殿等候发落。众文武又派人看守韩素梅。
高怀德说:“这三件事,万岁应下,陶王妃就消气了。万岁应该御驾亲临,安慰她母子几句,以表关怀之心。”
赵匡胤点头应允。文武保驾,前呼后拥来到午门外,下车辇,龙行数步,来到陶三春面前。赵匡胤满脸羞愧,叫道:“陶王妃,朕有礼了。”
陶三春看见赵匡胤,怒气不息,假装没看见,故意跟小儿子郑印说话。赵匡胤见陶三春不理他,又深施一礼:“贤德弟妹,愚兄给你赔礼来了。”
陶王妃还没答应。赵匡胤又深鞠一躬:“弟妹,我对不起三弟,叫你们孤儿、寡母受委屈了。匡胤特来请罪,请弟妹开恩。”
陶三春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郑印见妈哭了,他也哭,一边骂:“赵匡胤,你赔我爹,我爹叫你害死了,你赔!” 赵匡胤触景生情,暗恨韩氏兄妹,你们俩可把人坑苦了,伤我一员虎将,如同砍掉我一条膀子,应该把二奸扒皮抽筋,倒点人油蜡。赵匡胤良心发现,掉下眼泪,伸手拉住郑印:“贤侄!伯父对不住你,你打吧,你骂吧!伯父一定给你爹报仇!”转身冲陶三春说道:“弟妹,你提的三件事,是愚兄应该做的,已把韩氏兄妹抓住,由弟妹发落。三弟的尸体派人缝合好装殓起来,请僧人道士超度亡灵,择选吉日,全国举哀,文武带孝,朕给操办丧事。御弟尸体,金井玉葬,以慰阴魂。弟妹和侄儿的日子不用担忧,包在愚兄身上。郑印子袭父位汝南王,从今日起,郑家三岁男儿吃俸禄,五岁顽童穿蟒袍。赠给郑印一柄黑虎铜锤,让他上殿管君,下殿管臣,上管君王不正,下管臣子不忠,哪个犯法,打死勿论。弟妹在王府无人照料,可搬进紫禁城,住进寿康宫,赐给龙泉宝剑,封为六官都检点之职。凡遇内庭有作奸犯罪之事,陶王妃有权纠察处治。”
陶三春见赵匡胤已经答应自己提出的三件大事,不能再无理取闹,领儿子谢恩已毕,说道:“万岁,别的都是小事,我要韩家兄妹的人头,为丈夫报仇。”赵匡胤传旨到桃花宫叫韩素梅伏法。
时辰不大,把韩氏兄妹带到,韩龙吓得魂不附体,抖衣颤动,见了赵匡胤磕头碰地:“万岁,饶微臣一命。”
赵匡胤气得大骂:“韩龙,你蒙君作弊,杀害汝南王,罪不容诛。来人!把他交给陶王妃。”
韩素梅吓得花容失色,望着赵匡胤抽泣。赵匡胤不忍再看,急忙把身子转过去。韩氏兄妹二人被押在陶三春跟前。赵普说:“陶王妃,韩龙可由你处死,韩素梅乃万岁妃子,你不能杀她,叫万岁把她打入冷宫,赐绫悬梁自缢,就算报了仇了。”陶三春点头应允。
简短截说,赵匡胤立刻传下旨意,韩素梅悬梁自缢,把韩龙押到荒郊野外,砍下人头,为郑子明报了仇。赵匡胤派赵普、高怀德将汝南王尸体送回府,放在灵棚内,文武皆悲,吊祭三日,工部侍郎在京城外选好福寿山坟地,打好井子。出殡这天,给郑子明换上冕旒冠、五龙袍。废朝二日,素服发丧。赵匡胤带群臣把棺椁送到福寿山坟地埋葬,又赠给陶三春布缎百匹,葬费尽由官府拨给。
诸事完毕,陶三春命家人在坟地旁盖三间茅屋,收拾个把式场子。叫儿子郑印守孝三年。
百日之后,赵匡胤叫陶三春搬进官中寿康宫,陶三春不肯,仍住在汝南王府。
几个月后的一天,家将报信,说少王爷郑印失踪,有人留下一封书信。陶王妃看完这封信,又急又上火,派人四处寻找,也没找到郑印的踪迹。陶三春大病一场,看着那封信难过,心灰意冷:丈夫死,孩子失踪。从那之后,闭上府门,与世隔绝,告诉家人,谁也不见,不久去娘家陶然口。信上写的什么,后文自有交待。将来赵匡胤被困寿州,陶三春挂帅,寿州解围,二次出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那赵匡胤,想起郑子明之死和贬走苗光义的事,越想越窝火,越想自己做得越不对,损失了一文一武两员将。郑王死了,已无法挽救,得把苗光义请回,官复原职。
派人一请,原来,苗光义被贬之后,到府里拿些衣物、盘资,当天离家,一去不复返。苗光义看破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