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以来,军卒们不打仗,光练兵,吃的又好,一个个脑门锃亮,身子又粗又壮。每日里校场上喊杀震天,操练兵马。
刘金定一看时机成熟,决定主动出战,全歼南唐兵马。这一天,金定请来赵匡胤、苗从善、陶三春等人,说道:“金定拜帅以来,寸功未立,今日兵精马壮,我想带兵出击,挫败南唐以报君恩。不知万岁意下如何?”
赵匡胤高兴万分:“刘元帅出征,寡人到城头观敌了阵,祝元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众人也都赞同出战:“我们愿随刘元帅出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金定说:“好!分头准备,三日后出兵!”
三天后,赵匡胤、苗从善、高怀德、高怀亮、陶三春、赵美容、李秀英以及文官谋士,登上南城头观敌了阵。
刘金定点齐五千人马,带队出征。九声炮响,惊天动地,城门开放,铁叶双飞。队伍冲出寿州,过了护城河,奔疆场而来,前边是弓箭手,中间是长枪手,后边是校刀手。众位战将,并马而行,前边是高君保、郑印、郁金豹;紧跟着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后边是石英、冯茂、曹金山。接着刘金定带着四员女将:肖引凤、艾银屏、郁金香、花解玉,身后是刘金定的四个大丫鬟,还有督后阵的几员老将:张光远、罗延西、石守信、史彦超、曹翰、潘仁美。
离城五里队伍停下,骑兵队、步兵队、弓箭队、藤牌队、挠钩队各按方位燕翅排开,压住阵脚,旗门列闪,认标旗闪在两旁。中间高挑帅旗,刘金定在帅旗下带住战马说道:“军兵讨敌要阵。”“是!”军卒答应一声,跑奔敌营,百十名脖根粗、嘴大、嗓门亮的军卒一齐喊:“哎!南唐听着!我家刘元帅今日出战,尔等速来交战,不然杀进营盘,寸草不留!”喊完,回归队列,等候南唐营出兵。
自从上次两下走马换将之后,李后主下圣旨怪罪于洪和林文善战场失利,损兵折将,耗费国币帑银,命令他们速战速决,如果一个月攻不开寿州,抓不住赵匡胤,要拿他二人治罪。于洪和林文善这回可害怕了,一面整训队伍,一面招请能人,要同宋将拼命。叫了几次阵,宋军不出城,他们有劲没地方使,有气儿没处撒。
今天于洪和林文善正在大帐之中议论军中大事,商量怎么办?军卒来报说:“宋军亮队讨阵。”
于洪见城里转守为攻,情知不妙,告诉林文善,多带兵将疆场迎敌,来个破釜沉舟。林文善召集众将,点齐八千凶兵,亮队出征。江宁王李泊、保江王李显钧、刘孝等人,这几天是王八钻灶坑——憋气又窝火。上次被抓,这口气没出,就等着开兵见仗好报仇。一听说出战,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跟随于洪和林文善来到疆场,二阵对垒。
于洪和林文善勒马观看:对面帅旗高有三丈三尺,红缎子旗面,黄云缎的走水,当中白月光,绣个斗大的“刘”字。上写“三军司命”。左右两杆门旗,四杆认标旗,旗下有好几员女将,看得于洪眼花缭乱。仔细一看,两杆门旗上有字。
上联写:“忠心报国灭唐兴宋”。
下联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杆认标旗,上面分别写着:
坐下桃红马,掌中绣绒刀。
丹心保宋主,巾帼女英豪。
于洪看罢气得直哼哼,对林文善说道:“啊,城里元帅换了,好大的口气,可能是刘金定,我倒要见识见识这个新元帅。我过去探个虚实。”
林文善点头答应:“军师!今非昔比,处处谨慎!”于洪点头,催马来到当场,扣住马镫,战马停下,高声喝道:“无量天尊!宋兵,请你家刘元帅答话!”
于洪一喊,宋将全听见了,看见于洪个个恨得牙根痛。高君保说:“末将愿打头阵。”
刘金定摇头:“先锋官不用着急,大仗在后头呢!妖道口口声声叫我去战他,待本帅降服这个恶道人,除掉这个人间祸害!”
刘金定催动桃红马,手舞绣绒大刀,直奔老道于洪。于洪定睛观瞧,来的正是刘金定,比当初威风多了:
头戴凤翅金盔,高安十三曲簪缨,盔顶上云罗伞盖花贯鱼肠,两边抹额镶嵌金钉,搂颔带遮耳护顶,双卡罗汉骨;锁子连环金叶甲,石榴红战袍,上绣牡丹,护心镜如一汪秋水,十字袢甲绦,生丝拧成;吞口兽面,口咬金环,倒挂三折鱼蹋尾;湖蓝色中衣,牛皮战靴斜踏葵花金镫;左有彤弓,右有玉箭,斜背着个鹿皮百宝囊,里边鼓鼓地,不知装的什么东西。背上八杆护背旗,上绣廉、权、智、信、仁、勇、严、明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