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林尘的书房却灯火通明。他已在这一方天地中忙碌了整整一夜,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而疲惫的面庞。笔墨在宣纸上游走,沙沙作响,精心撰写的国书,承载着他对局势的洞察和外交策略的深思熟虑。
天刚蒙蒙亮,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林尘便怀揣着这份心血,匆匆进宫面见朱祁镇。御书房内,朱祁镇正端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各地加急呈上的军情密报。一份份密报堆满了书桌,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这位年轻帝王的心头。
“陛下,臣已拟定好给各国的国书,烦请您过目。”林尘恭敬地呈上国书,他的眼中布满血丝,满是疲惫之色,却又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信念,那是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朱祁镇伸手接过,动作沉稳却难掩内心的急切。他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起来,御书房内安静极了,唯有纸张翻动时发出的细微声响,仿佛是此刻紧张局势下的微弱喘息。
良久,朱祁镇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林爱卿,这国书措辞严谨、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实乃上乘之作。只是西方诸国向来狡诈多端,行事不择手段,他们真的会在意国际舆论的压力吗?”
林尘微微欠身,神色从容淡定,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国际舆论虽无法直接阻止他们的恶行,但却能成为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们有所忌惮。如今海上护卫联盟已初见成效,各国在海疆的利益交织,都不愿轻易看到战火重燃。只要我们能将西方诸国的阴谋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定能争取到更多正义之士的支持,孤立那些心怀不轨者。”
朱祁镇微微点头,刚欲开口回应,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骤然传来。只见一名太监神色慌张,匆匆进门,跪地禀报道:“陛下,兵部尚书赵大人求见,说是前线又有紧急军情传来!”
“快宣!”朱祁镇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脸上瞬间浮现出紧张焦急之色,原本就严峻的局势,此刻又添阴霾。
赵大人快步走进来,神色凝重肃穆,“扑通”一声跪地行礼后,声音低沉地说道:“陛下,刚刚接到南洋港口的急报,西方舰队虽未发动大规模进犯,但频繁在海域边缘寻衅滋事,肆意骚扰,还故意制造摩擦冲突。我军将士们目睹敌军的嚣张行径,个个义愤填膺,士气激昂高涨,纷纷请战,誓要给敌军以迎头痛击!”
朱祁镇听闻,目光立刻转向林尘,眼中满是询问与期待之意:“林爱卿,此事该如何应对?若一味忍让退缩,恐寒了将士们的心,打击他们的士气;若贸然出击,又怕正中西方人的奸计,陷入他们精心设下的圈套。”
林尘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利弊得失,缓缓说道:“陛下,臣建议先按兵不动,传令李明将军,让将士们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严阵以待。但务必强调,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人不可擅自出击。西方舰队此举明显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试图激怒我们,若我们冲动应战,便恰好中了他们的下怀。”
赵大人微微皱眉,面露难色:“林大人,可将士们的士气如此高涨,若不有所行动,恐怕难以安抚……”
林尘看向赵大人,目光坚定而温和,语重心长地说道:“赵大人,我完全理解将士们的心情,他们保家卫国的热情和勇气令人敬佩。但战争绝非儿戏,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和国家的安危。我们可以选派得力之人前往前线,安抚将士们的情绪,将朝廷的战略部署详细告知他们,让他们明白,此刻的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为了日后更有力地出击,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祁镇思索一番,权衡利弊后,点头道:“就依林爱卿所言。赵大人,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妥善安抚好将士们的情绪,切不可让他们冲动行事。”
“臣遵旨。”赵大人领命后,起身退下,脚步匆匆,带着使命奔赴前线。
处理完此事,朱祁镇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片刻后,他眉头紧皱,有些担忧地说:“林爱卿,如今朝局初定,根基未稳,朕担心国内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会趁着这局势动荡之际,兴风作浪,妄图谋取私利,扰乱朝堂。”
林尘心中一凛,他深知朱祁镇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新帝登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犹如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汹涌暗流,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惊涛骇浪,导致内乱。他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圣明,早有此虑,实乃国家之幸。臣建议加强京城的防卫力量,增派精锐兵力,严密守护京城的每一处要道。同时,密切关注朝中大臣和各地官员的一举一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