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谢相思追问:“那之后呢?”
&esp;&esp;“太傅告到了陛下那儿,我爹娘进宫要领我回去,免得我教坏了临安王。陛下倒是仁慈,说我天资聪颖,只是顽皮而已,把我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esp;&esp;“然后?”
&esp;&esp;裴缓脚下一转,下巴点着前面:“穿过这灌木丛就是乾元宫了。”
&esp;&esp;谢相思跟上去,听裴缓道:“然后半年之后陛下嫌我话太多,把我塞回裴府了。父亲把我交给了兄长,兄长和我同食同住,日日盯着我,稍有懒惰就教训我……”
&esp;&esp;想到过去,裴缓不由得打了个哆嗦:“那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esp;&esp;能让裴缓这么恐惧的人,想来是个人物。
&esp;&esp;两人说着到了乾元宫门前,越武帝身边的内监总管梁瑞在门口等着,一见他忙笑着行礼:“王爷你可回来了,陛下日日惦记着您呢!”
&esp;&esp;梁瑞说着引裴缓进去,侍卫拦下谢相思。
&esp;&esp;裴缓回首看了她一眼:“这是我的新护卫,劳烦梁公公找人带她去歇一歇。”
&esp;&esp;梁瑞道:“是,王爷放心吧!”
&esp;&esp;梁瑞送裴缓进殿,不一会儿有小黄门出来,带谢相思去乾元宫前面的听雨台歇息。宫里的茶水点心都很好吃,谢相思也没客气,吃了半饱之后精神也放松,思绪不自觉地就飘到裴缓身上,进而想到他方才话语间都很敬重又惧怕的“兄长”裴昭身上。
&esp;&esp;前中书令裴昭之名,天下无人不知。
&esp;&esp;裴家一门忠烈,裴昭继承先祖之志,天资极高,六岁便做《红梨赋》惊艳四座,十七岁中状元,步入官场,仕途一路顺遂。裴昭为人正直,淡泊名利,事事亲力亲为,常在衙门办公至深夜方归。二十三岁便任中书令,如今的丞相卫启年事已高,且自去年底开始缠绵病榻,无力办公。朝上朝下人人皆知,裴昭从两江调回之日,便是拜相之时。
&esp;&esp;而裴昭的同胞弟弟裴缓,被称为“长安四大纨绔”之首,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人们最常用他来衬托裴昭的完美无瑕。
&esp;&esp;听裴缓说裴昭从小也是管他极严的,可他后来还是长这么歪,这其中的变故,谢相思猜,肯定与后来镇国将军和夫人双双过世有关。
&esp;&esp;父母骤然离世,裴昭为父为兄,自然是不肯对这个唯一的亲人过于苛责。裴昭不得不离开长安后,陛下为了庇护裴缓,还特意寻了个由头封他为王。
&esp;&esp;裴缓在父母兄长以及陛下的庇护下恣意生长,近乎没有一点儿忧愁。
&esp;&esp;而谢相思在裴缓称霸长安的年纪还在解忧帮苦熬着,每日服各种药物改变肌理结构,那些药有时在体内相冲时实在难熬,连入睡都是奢望。
&esp;&esp;那样难熬的日子谢相思硬生生地撑下来了,她一直信奉靠自己得到想要的才不负此生,看不惯裴缓这样仗着父母兄长便平步青云得到一切的人。可这一刻,她不得不承认,她很羡慕裴缓成长中的那些烂漫时光。
&esp;&esp;那是她从来没拥有过的。
&esp;&esp;“成之,成之?”
&esp;&esp;殿内,裴缓望着烛台的纹路走神,听见声音他发怔着转头:“陛下说什么?”
&esp;&esp;龙榻上越武帝靠在床头,面色苍白,精神不济,唯那双看遍鲜血白骨的眼依旧明亮如昔。
&esp;&esp;“你方才在想什么这么出神?”越武帝玩笑着问,“可是有心上人了?”
&esp;&esp;“没……没有。”裴缓话说得急,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
&esp;&esp;“嘶!”手腕处传来一阵冰凉的疼痛,是太医看裴缓分神果断下的一刀,薄薄的刀刃划开他的皮肤,血跟着渗出来,一滴一滴,滴进白瓷碗中,似北风寒雪里绽开的朵朵红梅。
&esp;&esp;血没过碗底,太医拿纱布止住血,又上了凝血药包扎好,端着那碗血躬身退出去熬药了。
&esp;&esp;越武帝看那张和故去的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