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想了想,回应到:“行啊,古代文学或者哲学也不错。”最终他们选定的是一个相对热门但竞争稍小的学科——现代经济管理。
通过这番互动,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在为前程精心谋划着未来的方向,彼此间也不乏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林浩神色复杂地看着李涛,“我们厂长是云大城市学哲学系毕业的……”
“咳咳咳。”
李涛立刻干咳几声。
“还有你的直接上司,也是云大城市学哲学系毕业的。”林浩瞪大了眼睛说道。
“要不还是历史吧。”
李涛赶忙转移话题。
“你为什么不选古代文学?”
林浩压低声音问,“这对你的创作很有帮助啊。”
“写小说和专业有啥关系?”李涛撇了撇嘴,“你看有几个文学系的学生真成了着名作家的?”
“这倒也是。”
林浩叹了一口气。某位大师曾经说过:“写作不能通过学习掌握,纯粹浪费时间。”
“那你帮我报历史专业吧。”李涛笑着说,“我只想过一下关,又不是真想成为历史学家。”
“好吧,我去帮你办。”
林浩正色道,“不过夜大的课程可不是闹着玩的,晚上七点上课到十一点,要做好准备哦。”
“啥?要上这么久?”
李涛一脸惊诧。
林浩解释道:“函授班可不只是上几次课,考个试就算结束的事。这是正式的高等教育,专门为在岗职工设计的深造机会。夜大的
**
是被官方认可的正规大学毕业证呢!”
“那合格率是多少?”李涛好奇地问。
“不到百分之二十。”林浩叹息说,“实际上能顺利毕业并获得
**
的比例甚至更低。不少人文化底子薄弱,连字都认不全……我估计能成功的人大概只有百分之几。”
“嘶……那确实不公平啊。”李涛觉得那些基础较差的人应该先参加扫盲培训。
“没办法,这就是规则。”林浩无奈地说,“不然如果推荐那些学历高、但工作表现一般的人进入夜大,其他人肯定会不满的。”
李涛叹了口气:“也是。”看着墙上的钟,发现快要半夜时分了。“糟了。”
这时已是十一点五十九,李涛来不及收拾留声机,坐到桌前等待指针转至十二时准时按下电铃键。
---
广播间。
李涛抱着吉他对准麦克风:“同事们好,今天我是播音员李涛。”
李涛的播音受到了厂内工人们的喜欢和关注……
李涛唱起了他自称原创的《曾经沧海》……
食堂里的贾勇听到这首歌不禁赞道:“没想到他还挺会唱呢!”
李忠在一旁不屑地说:“唱得不错又怎么样?多赚了几块零钱嘛?”
刘平插嘴说:“别提工资了,谁还没拿过比李涛多的时候。”
旁边有个同事嘲讽刘平说:“你就喜欢攀比,自己四十岁才升七级,人家刚入职就是科员级别的干部,你还争什么呢?”
众人一阵议论。
三十分钟后,广播结束。
刘东嚷嚷说想去问李涛关于一个故事里角色的事情。
有人反驳说,写这些故事的作者不是广播员本人。他们嘲笑刘东,而刘东满脸羞愤。
广播间,
张志拿起烟问李涛歌是原创吗?
张志为新来女工娄小琴询问李涛选择的专业,
李涛答以她应与他一同报名学习历史,并互相帮助。
随后张志匆忙离去。
李涛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里,想着今天的种种。
然而当他又坐下来准备稍息时,门却又被人推开了......
“咦,你怎么还没走?”
“现在还没到下班时间呢,你以为我是你,整天逃班?”李薇不耐烦地说道。
“姑娘,你说这话时不觉得心虚吗?”王明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我也想早点溜啊,但你昨天一下子就不见了……总不能广播站两个人都不上班吧?”
“少胡说。”
李薇轻轻弹了他一下头,眼睛盯着墙上的钟。六点钟整一到,她按下了下班铃声。
回头一看,王明已经迅速把桌上的文稿收好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