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元末义军领袖,心怀统一天下的壮志,极具战略眼光与领导才能,善于用人,致力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一个全新的、太平的王朝。
常遇春:朱元璋麾下的猛将,作战勇猛无畏,冲锋陷阵,锐不可当,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一心想为朱元璋的霸业立下更多战功。
宋濂:朱元璋的起居注,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对朱元璋忠心不二,关心世子的成长,希望他能进德修业。
世子:朱元璋之子,生活优渥,起初对自身修养和学业不够重视,在宋濂的劝说和朱元璋的教导下,开始反思自己。
徐达:朱元璋的左相国,智勇双全,军事指挥能力卓越,在湖湘等地作战后返回,是朱元璋军事战略的重要执行者。
孔克仁:朱元璋的谋士,博学多闻,为朱元璋提供政治和历史方面的见解。
赵好德:受朱元璋派遣,负责给方国珍送赏赐。
胡深:朱元璋的参军,有勇有谋,奉命进攻建宁之松溪,取得胜利。
张子玉:陈友定的守将,在松溪被胡深擒获。
季彦文:元帅,受胡深之命安抚松溪百姓。
方国珍:元末割据势力之一,与朱元璋有一定的往来,收到朱元璋赏赐后态度有所变化。
第一幕:常遇春凯旋
【时间】:乙巳年三月辛巳
【地点】:南京,戟门
【常遇春率领大军凯旋,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朱元璋亲自来到戟门迎接,满脸笑容,眼中透露出对常遇春的赞赏】
朱元璋(走上前,握住常遇春的手):“常将军,你此番南平诸郡,可谓战功赫赫!听闻你兵律严明,所到之处,百姓都未受侵扰,岭以南望风而降,实乃我军之楷模,扬我军威,定国安邦啊!”
常遇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主公过奖了!末将能取得这些成绩,全是奉主公的英明成算,若非主公的战略部署,末将哪能如此顺利,所至辄克。这一切功劳,都应归于主公。”
朱元璋(哈哈大笑,扶起常遇春):“将军不必过谦,你的勇猛和指挥才能,我都看在眼里。来,今日定要好好犒赏你和将士们。”
【随后,朱元璋命人送上布帛文绮,赏赐给常遇春和立功的将士们。常遇春和将士们纷纷跪地谢恩】
常遇春(接过赏赐,激动地说):“多谢主公赏赐!末将定当奖率三军,继续为我军的大业冲锋陷阵,再建伟烈!”
第二幕:宋濂归省
【时间】:三月癸未
【地点】:朱元璋书房
【宋濂走进书房,向朱元璋行礼】
宋濂(恭敬地说):“主公,臣离家已久,父母年迈,臣想乞归省金华,望主公恩准。”
朱元璋(微微点头,面带微笑):“宋先生一片孝心,我岂会不准。你这一路奔波,也辛苦了,此次归省,就多陪陪家人吧。”
【说完,朱元璋命人取来金币,递给宋濂】
朱元璋:“这点薄礼,就当是我为先生践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宋濂(跪地谢恩):“多谢主公恩赐!臣定当早日归来,继续为我军效力。”
【宋濂回到金华后,进表谢恩,又致书世子,劝其进德修业。世子收到书信后,并未在意,随手放在一旁。此事被朱元璋得知,他立刻召来世子】
朱元璋(神色严肃,看着世子):“你身为世子,生活如此优渥,却对宋先生的劝诫毫不在意,这成何体统!宋先生学识渊博,他的话对你有益,你却不思进取,这不是自弃吗?”
世子(低着头,小声说):“孩儿知错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明白,你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能只贪图享乐。好好品味宋先生的话,努力提升自己。”
【随后,朱元璋遣使至金华赐书奖谕宋濂,赐绮帛,令世子亲致书回报。世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写了回信】
第三幕:进军襄阳
【时间】:夏四月庚寅
【地点】:朱元璋帅府
【朱元璋端坐在帅位上,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分列两旁。朱元璋神色凝重,看着地图】
朱元璋(手指着地图上的襄阳,对常遇春说):“常将军,安陆、襄阳之地,跨连荆蜀,乃是南北喉襟,兵家必争之地。此前我与徐达、你论及襄阳形势,此城若今不取,必将贻害无穷。况且沔阳新附,陈氏旧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