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元末义军领袖,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深谋远虑,极具战略眼光,重视民生与人才任用,在军中及各方势力中威望极高,正全力拓展势力,为建立新王朝奠定基础。
徐达:朱元璋麾下的核心将领,智勇双全,军事指挥能力卓越,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负责前线军事行动,是朱元璋军事战略的重要执行者。
常遇春:勇猛无畏,作战时勇往直前,锐不可当,性格豪爽,是军中的先锋猛将,渴望在战场上为朱元璋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此时正协助徐达作战。
康茂才: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奉命追击张士诚的舟师,在水战中表现出色。
傅瓛:中书省臣,参与朝廷政务决策,在官员任用等问题上与朱元璋有不同看法。
张彬:湖广行省参政,奉命率军讨伐辰州周文贵,致力于平定地方叛乱。
胡海洋:张彬的下属,随其出征,作战英勇。
田光宝:容美洞宣抚使,审时度势,向朱元璋归降,期望在新的统治下继续维护地方稳定。
彭建思:容美洞宣慰同知,与田光宝一同归降,协助处理地方事务。
章溢:浙东按察佥事,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召集义兵平定山贼之乱。
郭兴:应章溢之召,率领义兵参与平乱,积极为地方安定出力。
叶德善:与郭兴一同率领义兵,在平乱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兴祖:指挥,受徐达派遣,负责镇守海安,确保军事要地的安全。
严广:湖广潭州卫指挥同知,在茶陵江口等地作战,平定多处贼寨。
秦德:张士诚的降将,向朱元璋提供张士诚的动向情报。
徐义:张士诚的部将,奉命从海道入淮援救高邮,试图扭转战局。
王保保:元朝将领,企图南攻两淮,对朱元璋的势力构成威胁。
第一幕:君山御敌
【时间】:丙午年正月癸未朔
【地点】:长江水域,镇江附近
【张士诚的舟师驻扎在君山,又从马驮沙出兵,逆江而上窥视江阴。朱元璋得知消息后,亲自督率水军及马步兵前往救援。当朱元璋的军队赶到镇江时,张士诚的贼寇已经焚烧瓜洲,劫掠西津后逃窜】
朱元璋(站在船头,望着江面,神色冷峻):“张士诚这贼子,竟敢如此嚣张,在我眼皮底下捣乱。绝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
【随即,朱元璋转头对康茂才下令】
朱元璋:“康茂才,你率一支精锐水军,立刻追击贼寇,务必将他们击败!另外,再派一军埋伏在江阴山麓,以防贼寇逃窜。”
康茂才(单膝跪地,领命道):“末将领命!定不辜负主公期望,将贼寇一网打尽!”
【第二天,康茂才追击至浮子门,与张士诚的舟师展开激烈战斗】
康茂才(挥舞着令旗,大声呼喊):“将士们,为了主公,为了百姓,给我狠狠地打!”
【康茂才的军队士气高昂,奋勇作战,大败寇军,缴获楼船三十余艘,斩杀和俘虏众多敌军】
【战后,康茂才回营向朱元璋复命】
康茂才(跪地,兴奋地说):“主公,贼寇已被我击败,缴获众多战利品。”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康茂才,你此次立下大功。张士诚虽暂时败退,但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加强防备。”
第二幕:劝农与地方治理
【时间】:正月辛卯
【地点】:朱元璋帅府
【朱元璋召集中书省臣,商讨国家大事】
朱元璋(神色凝重,语重心长地说):“诸位,为国以足食为本。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关乎国家的兴衰。你们要督促有司,劝民农事,不可耽误农时。以后要以各地收获的多寡来设立劝惩制度,让官员们重视农业生产。”
中书省臣(齐声应道):“谨遵主公教诲。”
【随后,朱元璋又下令改宣城府为宣州府,维扬府为扬州府,并对地方行政事务做出安排】
朱元璋:“地方行政关乎百姓生活,务必妥善处理。按察司佥事周浈等,你们要定议好按察事宜。风宪纪纲之司,责任重大,得人则法行,失人则法弛。你们在行事时,要秉持公正,不可徇私舞弊。”
周浈(拱手领命):“主公放心,臣等定当恪尽职守。”
第三幕:官员任用之议
【时间】:同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