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宗庙祭祀,典章初定
【时间】: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清晨的阳光洒在太庙的琉璃瓦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太庙内香烟袅袅,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地点】:太庙
【朱元璋身着龙袍,神色庄重,带领着一众大臣进行祭祀仪式。仪式结束后,礼部尚书走上前,恭敬地向朱元璋奏报。】
礼部尚书(声音沉稳,字正腔圆):“陛下,关于郊庙牺牲的处置,臣等有奏。已在涤的牺牲,若有伤便移出,死去则埋之;若有疾,便养于别所,待肥后再用,若死亦埋之。未及涤却有疾伤的,归所司充作庖厨之用。”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准奏。祭祀乃国之大事,这些细节不可有差池,关乎我大明的国运与百姓的福祉,定要谨慎行事。”
【旁白:太庙祭祀,是明朝尊崇祖先、维系国家根基的重要仪式,朱元璋深知其中意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格。而在这个月初,关于祭祀的诸多事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过了几日,癸未这天,朱元璋在朝堂上,神色凝重地对中书省及礼部官员说道。】
朱元璋(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朕命你们定制各省祭祀境内山川之神的典制,此事进展如何?”
礼部尚书(连忙出列,恭敬地回答):“陛下,臣等已议定。各省祭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神,共设一坛二神位。祭期定在……祭品方面,规定为……天下十二省山川,各省自行祭祀,只是甘肃刚归附不久,仍附祭于京师。各城隍神则在春三月三日、秋九月九日祭祀。”
朱元璋(仔细听完,思索片刻后):“如此甚好,祭祀山川城隍,可保一方平安,你们务必将这些规定传达至各省,让各地严格执行。”
【旁白:在古代,祭祀山川神灵被视为安抚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举措。这十二省,涵盖了当时大明的主要地域,从江南水乡到北方边塞,从西南边陲到中原腹地,每一处山川都承载着当地百姓的希望与信仰。而甘肃,作为新归附的地区,在祭祀上仍与京师相连,彰显着其特殊的地位,也体现了朱元璋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与关怀。】
第二幕:官员任免,各司其职
【时间】:甲戌日,朝堂之上气氛庄重,官员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地点】:朝堂
【太监高声宣读旨意:“工部尚书黄肃、刑部尚书高万杰为广西行省参政,刑部郎中高晖、磨勘司令吕宗艺为福建行省参政。”】
【黄肃和高万杰出列,跪地谢恩。】
黄肃(声音洪亮,充满感激):“臣黄肃,承蒙陛下信任,定当在广西行省尽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高万杰(同样激动地说):“臣高万杰,愿为陛下分忧,为广西的治理鞠躬尽瘁。”
【旁白:广西行省,地处南方边陲,多民族聚居,地形复杂,既有茂密的山林,又有蜿蜒的江河。这里资源丰富,但治理难度也较大。黄肃和高万杰前往广西,肩负着稳定地方、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的重任。】
【与此同时,福建行省也迎来了新的官员。福建背山面海,海岸线漫长,海外贸易发达,同时也面临着倭寇侵扰等问题。高晖和吕宗艺到任后,将在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福建的繁荣与安宁努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戊子日,又有新的任命。】
太监(再次宣读):“孔克表为翰林修撰兼编修。以监察御史茹太素、戴信、何文、郑思先为四川按察司佥事。”
【孔克表一脸谦逊,跪地谢恩后起身退下。而茹太素等四人,也郑重地跪地领旨。】
茹太素(表情严肃,眼神坚定):“陛下,臣等定当在四川按察司,公正执法,肃清吏治,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旁白: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里的吏治情况,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茹太素等人前往四川,将肩负起监督官员、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责。】
【到了辛丑日,朝堂上又宣布了新的任命:“两浙盐运副使李泰为刑部侍郎。”】
李泰(激动地跪地):“陛下,臣必当在刑部,为大明的律法推行,为百姓的公平正义,竭尽全力。”
【旁白:两浙地区,是明朝重要的盐产地,盐运关乎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刑部,则是掌管国家刑罚政令的重要部门。李泰从盐运副使调任刑部侍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