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赐其王察度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事、铁釜十口。仍令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五百事、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
李浩(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完成使命,加强与琉球国的友好往来。”
【旁白:琉球国位于今台湾岛附近,是一个岛国。明朝与琉球国的交往历史悠久,通过赏赐和贸易,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此次出使,不仅能增进两国的友谊,还能获取马匹等重要物资,加强明朝的军事力量。 】
朝堂的落幕与新篇:人事变动与天下垦荒
【己未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
太监(哭丧着脸,跪地禀报):“陛下,使西蕃礼部员外郎许允德卒于河州。”
朱元璋(脸上露出哀伤之色,长叹一声):“许允德为出使西蕃,不辞辛劳,如今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痛惜。”
【旁白:河州位于今甘肃临夏一带,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许允德在河州去世,中断了他为明朝与西蕃沟通的使命,也让朱元璋失去了一位得力的臣子。 】
【庚申日,朝堂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司礼太监(高声宣布):“享太庙。罢礼部尚书牛谅官。”
【牛谅被罢官,众人议论纷纷。】
官员甲(小声说道):“牛谅此前就因怠职降为部主事,后复为尚书,如今又因不任职被罢,实在是可惜。”
官员乙(点头附和):“是啊,朝堂之上,为官者当勤勉尽责,否则难以胜任。”
【与此同时,靖海侯吴祯前往浙东收籍方氏台、温、明三郡故兵,却引发了一些问题。】
宁海知县王士弘(焦急地进殿,跪地奏报):“陛下,靖海侯吴祯至浙东后,三郡亡赖恶少挟私逞怨,蔓引平民富家为兵,濒海大扰。臣以为,诬良民为兵,此不可也。吾宁获罪死,不可以诬民。”
朱元璋(听完后,赞许地点点头):“王士弘,你所言极是。即日诏罢之,三郡之民,赖以复安。你忠君爱民,朕擢你为南雄府通判。”
【旁白:浙东的台州、温州、明州在当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吴祯收籍故兵本意是加强军事管理,但引发了混乱。王士弘的直言进谏,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对百姓的关爱。朱元璋的及时处理,既解决了问题,又彰显了他的英明决策。 】
【最后,户部官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户部官员(兴奋地奏报):“陛下,今年天下郡县垦荒田凡九十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四顷。”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垦荒田亩增加,粮食产量有望提高,百姓的生活也将更加富足。继续鼓励百姓垦荒,发展农业生产。”
【旁白:垦荒是明朝初期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大量荒地被开垦,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
【在这洪武七年的十二月,朝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深刻地影响着大明王朝的发展。从西蕃的归附到地方的叛乱平定,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到外交的往来,朱元璋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智慧,引领着大明王朝在风雨中前行,不断开创着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