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朝堂任命
【时间】:任命官员当日
【地点】:皇宫朝堂
【朱元璋高坐龙椅,神色威严,扫视着殿下群臣】
朱元璋(声音洪亮):“今日,朕要对朝中官职进行任命,以更好地治理国家。刘承直,朕命你为国子博士,望你能悉心教导国子,传播圣贤之道。”
刘承直(跪地,恭敬地说):“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朱元璋(微微点头,接着说):“李晔、张济、潘时英,你们为助教,协助刘承直,务必让国子们学有所成。完誓为学正,郑贯、杜环为学录,张以诚为典膳,各司其职,不得懈怠。”
众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接着,朱元璋又宣布了一系列任命】
朱元璋:“刘季道为起居注,陈则为户部侍郎,丘民为礼部侍郎,杜寅、赵彰为兵部侍郎。”
被任命者纷纷跪地谢恩,朝堂上气氛庄重而严肃。
第二幕:军事捷报
【时间】:朱亮祖、张兴祖、徐达征战期间
【地点】:皇宫朝堂、前线军营
【朱亮祖的捷报传来,朝堂上一片振奋】
传旨官(高声宣读):“朱亮祖兵至天台,县尹汤盘以县降!”
朱元璋(面露喜色):“朱亮祖果然不负朕望,兵不血刃拿下天台。这汤盘也算是识时务,免去了一场杀戮。”
【不久后,张兴祖的战报也到了】
传旨官(激动地说):“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师至东平,元平章马德弃城遁,张兴祖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等追至东阿,元参政陈璧等以所部军民五万余人来降,许秉复以舟师趋安山镇,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蒋兴以众降,得船一百五十余艘!”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啊!张兴祖这一战,大大削弱了元军的势力,还扩充了我们的力量。”
【另一边,徐达在平阳与薛显会师】
徐达(看着薛显带来的降将,对指挥王某说):“你统元帅章存道兵守平阳,此地至关重要,务必坚守,同时谋划进取陕西之事。”
指挥王某(领命道):“末将领命,定不辜负大将军期望!”
第三幕:安南事务
【时间】:安南使臣来朝期间
【地点】:西华门、皇宫朝堂
【安南使臣杜舜钦前来告哀请命,朱元璋素服御西华门接见】
杜舜钦(跪地,悲痛地说):“我国王陈日煃不幸去世,特来向陛下告哀,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神色凝重):“朕深感悲痛,王廉,朕命你前往安南祭祀,赙以白金五十两、绢五十匹,务必代朕表达哀悼之情。林唐臣,你赍诏封日熞为安南国王,让安南局势尽快稳定下来。”
王廉、林唐臣(齐声应道):“臣遵旨!”
【后来,安南陈炜遣中大夫杜英弼等奉表贡金银酒器并阉竖,朝堂上对此议论纷纷】
丘民(上前奏道):“陛下,安南此次进贡,虽表诚意,但献阉竖一事,恐不合礼仪。”
朱元璋(微微皱眉):“传朕旨意,告知安南,今后勿要再献阉竖,以免有伤天和。”
第四幕:诏修元史
【时间】:乙丑日
【地点】:皇宫朝堂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神色庄重】
朱元璋:“元朝虽亡,但历史不可不记。朕今日诏续修元史,以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为总裁,儒士赵埙、朱右等十四人同纂修。宋濂、王祎,你们肩负重任,务必如实记录,为后世留下信史。”
宋濂(跪地,恭敬地说):“陛下放心,臣等定当查阅典籍,遍访故老,将元史如实修撰,不辜负陛下期望。”
王祎(也跪地说道):“臣愿与宋大人一同努力,完成这一重任。”
第五幕:祭祀马援
【时间】:任命张以宁、王廉出使安南期间
【地点】:皇宫朝堂
【朱元璋看着张以宁和王廉,郑重地说】
朱元璋:“张以宁,你赍赴安南,要宣扬我朝国威,促进两国友好。王廉,汉伏波将军马援昔讨交趾立铜柱以镇服蛮夷,其功甚大,你到安南后,务必代朕祭祀,以表敬意。”
张以宁、王廉(领命道):“臣等遵旨!”
第六幕:旌表贞节与孝行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