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蓟辽总督,竟然想挖手下人的墙角?
几位总兵瞬间揶揄了起来,皆把目光看向了神情紧张的吴三桂身上。
“总督大人,”吴三桂焦急道:“您这不是挖我的墙角么。”
洪承畴只是笑了笑,没有搭理吴三桂,而是看向了张璟川,开口道:“你可愿意?”
“这……”张璟川故作犹豫,他是在等吴三桂向自己表态。
其实,不管是跟着吴三桂还是洪承畴,对于张璟川而言都一样,他在乎的是谁能给予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军中,要么给职位兵马,要么给金银钱粮,要想组建自己的势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就看吴三桂和洪承畴拿出的东西,哪个最诱人了。
吴三桂心中焦急,赶紧移步到张璟川的身边,背对着洪承畴等几位总兵,压低声音道:“你本来就是我的人,此番又立了大功,回去之后便擢升你为百总!”
百总?
张璟川心头一凛,按照明军的编制,
十人为一队,设队长;
三队为一旗,设旗总;
三旗为一司,设百总。
吴三桂为了拉拢自己,竟然给自己连升两级,倒也算阔气。
不过,百总也好,旗总也罢。
说起来都只是一个军职,真正核心的是这个军职之下统驭的兵马质量如何,若是麾下都是一群老弱病残,就是给他一个游击将军又有何用!
他真正想要的是身后这帮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
他们曾经一起扛过锄头,一起种过地,吃在一个锅里,喝在一个缸里,与他们有关的记忆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百总,大概率是要从身后这帮弟兄里选出百人,而剩下的则会被分配到其他司去。
张璟川心里很清楚,他们这些卫所的屯兵到了战场上,那就是被当做炮灰去用的,就如同他们所处的先锋营。
他转过头,看向自己这帮兄弟,这剩下的百号人,也都看向了张璟川。
他们的目光中带着欣喜和炙热,因为他们打了胜仗,他们渴望得到奖赏,哪怕赏他们一顿肉,一顿酒呢。
可是,
他们并不知道,一场胜利改变不了他们作为炮灰的命运。
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张璟川。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三千人的先锋营,现在只剩下百人,最后获利的就只有张璟川一人。
而对于像洪承畴和吴三桂这些身处高位的将领,他们只需用一封奏报,便可将这两三千人的牺牲换做上位的台阶,换成金银财宝,甚至拜将封侯。
张璟川朝他们微微一笑,李大牛等人见张璟川笑了,他们也跟着一起笑着。
当张璟川回过头来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哪怕这个决定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变数。
张璟川看向身旁的吴三桂,正色道:“我还有一个要求。”
“你说。”吴三桂皱眉道。
张璟川深吸一口气后,淡淡道:“我身后这帮弟兄,把他们都交给我。”
吴三桂先是一愣,接着回头望去,眼里满是惊讶:“这……这可是百人!”
除去伤残和一些老弱,怎么都有个三百人左右,若是都由张璟川率领,那也别什么百总了,直接升他为把总得了。(三司为一曲,设把总,秩比正七品,配亲卫侍从数十人,麾下战兵差不多有四百人)
见吴三桂面露难色,张璟川也知道自己提的要求的确有些过分,但若不如此,他又如何能护住这帮弟兄。
虽说自己也有可能被当做炮灰,但他至少会去珍惜他们的性命,让他们不做无谓的牺牲。
念及于此,张璟川心中一横,压低声音道:“以后,有硬仗我来打,有坚城我来攻!”
吴三桂用凌厉的眼神审视着张璟川,片刻后,点头道:“好,希望你说到做到!”
见吴三桂和张璟川一阵窃窃私语,洪承畴等人也不恼,就这么一脸笑意的看着,颇像是在看戏。
“考虑好了么?”洪承畴发问道。
张璟川看了吴三桂一眼后,面朝洪承畴躬身一拜:“回总督大人的话,小人初立小功不敢忘形,还请总督大人允小人继续在我家总兵大人麾下做事。”
洪承畴对张璟川的决定并不意外,只是瞥了吴三桂一眼,调转马头,朗声道:“回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