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朱由检的指尖摸索着田弘遇呈上来的折子,紧皱的眉头一直没有抚平过。
辽东大捷,
的确算得上是一桌美味佳肴。
但朱由检却是没有胃口。
田弘遇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陈新甲和王德化,开口道:
“陛下,皇太极麾下有七成的兵力都回撤了,以平虏侯的能力,接下来,战事应该就快了。”
这时,
内阁首辅周延儒开口问道:“山海关那边不是还有多尔衮的两三万兵马么?”
田弘遇皱了皱眉,
因为他隐约觉得朝堂上的风向有些耐人寻味。
果然,
周延儒的话刚说完,一旁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便开口道:“首辅大人提醒的是。”
说着,
陈新甲朝龙椅上的朱由检恭声道:
“陛下,既然平虏侯的大军被清军牵制在了辽东关岛,那山海关那边的则需遣一位良将以应付多尔衮的两三万清军。”
朱由检看了田弘遇一眼,然后对陈新甲问道:
“陈新甲,你是兵部尚书,心中可有人选?”
“宁远总兵吴三桂,有勇有谋,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担此任!”陈新甲开口道。
“也好,”朱由检同意道:“那就提衔吴三桂为提督,驻防在山海关内的兵马皆由其节制。”
此时的田弘遇,内心一阵冷笑。
陛下和周延儒、陈新甲三人这是故意在自己面前演这么一出呢。
刚好借着多尔衮的这支兵马,把吴三桂提携上来。
两个目的,
一个是在山海关抵御多尔衮,另一个就是在多尔衮撤退之后,吴三桂可以第一时间领兵出关。
以便重新将关宁锦之地给收回来,
这样一来,辽东的主动权将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清军与侯爷交战,朝廷可以坐收渔利;
若侯爷趁势做大,朝廷也不是不可以与清人联手对付侯爷。
呵呵,
清虏未灭,朝廷对侯爷的猜忌已经到了这般地步,竟开始提前布局了。
不行,
此事得赶紧传回复州卫,得让侯爷早做应对。
朱由检沉吟道:“前阵子,江南运来了一批粮谷和赋银,留下一半,剩下的都给吴三桂送去。
有了钱粮,吴三桂也能尽心为朕办事!”
……哟哟哟哟,朝廷不是筹措不到粮饷么,现在要提拔吴三桂,就什么都有了!?
田弘遇腹诽道。
长达一个时辰的朝会,主题是辽东大捷。
但整个朝会所议论的话题都是与吴三桂有关,至于对平虏侯的夸奖和赏赐,更是一句都没有。
放在以前,
田弘遇还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但现在,
彻底傍上平虏侯这棵大树,开始为其争利之后,他才觉得陛下和朝廷有多么的可笑。
“陛下!”
田弘遇走到中间,朝着龙椅上的朱由检,朗声道:
“臣有事启奏!”
随即,
朱由检和一众大臣的目光,尽皆看向了田弘遇。
朱由检和周延儒的内心却是一阵冷笑,
怎么?
刚要提拔吴三桂,你田弘遇就坐不住了?
就准备为你的主子说话了?
“说!”朱由检冷声道。
“启奏陛下,臣在回京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虽没有法子证实,但事关我大明,臣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
“平虏侯,似乎已经得到了高丽王的全力支持,解决了部分粮饷辎重。”
朱由检冷哼道:“此事朕已经听说了,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随他去吧。”
“那平虏侯出兵倭国,迫使德川幕府臣服的消息,想来陛下也知晓了?”
“什么!”朱由检惊呼道。
除了朱由检以外,殿内的朝臣皆是一片哗然。
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司礼监王德化更是瞠目结舌,呆愣在原地。
高丽本就是大明的藩国,
被清虏迫降之后,大明与高丽之间的宗藩关系也就随之破裂了。
至于高丽暗中资助张璟川一事,朱由检是知道的,
因为之前,高丽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