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少小树都被冻死了。
剖开树干,里面已然结冰。
瘦猴很懂的说:“冬天是这样的。也就是今年雪大,不然得冻死更多。化冻之后正好上来拾柴。”
他们是从更冷的地方迁来,这种场景见过不少。
于欢有些可惜的看着那棵小树,突然想到现代每到冬季就被刷上半截儿石灰的树木。
古代人民对石灰的应用从很早就开始了,但显然没能拓展到这种地方。
便是于欢自己,也不可能花费人力物力来山里做这个。
物竞天择,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深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一旦突破这道严寒的考验,生命便会重新绽放出璀璨的光。
比如,冬眠的黑熊……
…………
看到那只大家伙之前,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不错。
十五之前,队员们成日圈在家里头,写字写的头都大了。
就是再爱学习的人,从早到晚接受填鸭式教育也是会难受的。
小石头早就蔫了,要不是怕他娘抽他,早就放赖不干了。
就是红姑自己,也整天愁眉苦脸的。
终于能进山,队员们像是被放出来的猴子,满山里撒欢儿。
好不容易平静半个月的西山一时间野鸡飞、兔子逃、松鼠叫、麋鹿跑……,热闹的不得了。
不一时,打了鸡血的队员们便各个肩抗手拎了不少猎物。
按照往日的习惯,他们这会儿已经能下山了。
一向稳重的小林哥抬头看了看天,道:“巳时刚过,我们再往里面走走?”
于欢也有些意犹未尽,一点头:“行。”
作为一支日益成熟、“训练有素”的队伍,纵然兴奋,该有的警戒还是有的。
队员们的走位看似分散,实际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不超五尺,彼此之间随时能够接应。
走在队伍边缘的,都是更加机灵、身手更好、跑的更快的。
队伍中时不时还有人会爬上树,向远处张望、警戒。
按理说,这样的安排算是比较安全的,就是遇到危险,也能较快察觉。
前文说过,冬天的雪地里,树叶、植物凋零,猎物不容易藏身。
大雪之上,若有脚印也更容易被发现。
但前提是,这个脚印是新出现的。
若是冬季来临之前,有那么一头动物早早便不在外头走动,大雪过后,属于它的痕迹就会无限减弱。
若再遇上经验没有那么丰富的猎手,意外便随时可能发生……
雪地之中,队员们扛着新鲜的猎物,笑嘻嘻的向深山中走去。
他们经过了一片杨树林。其中有几棵杨树格外粗壮。
今天话尤其多的小林哥饶有兴致的和大家介绍:“我们那儿叫它‘憨大杨’,这种树长得很快,却不知道长心。往往外头看着挺好,内里已经烂了。像这种老粗的树干,里面定有一个大洞……”他说着,用手中柴刀演示性的往里面扒拉了两下。
于欢站在不远处,笑着看突然冒出几丝少年气的小林哥,目光不经意间瞟到树干上,看到了疑似熊爪抓挠的痕迹。
那爪痕很特别,只有向上,没有下滑……
一瞬间,于欢原本放松的眼神陡然变了。
这时,随着小林哥的动作,覆盖在洞口的雪层被扫开,下面露出一只粗黑的鼻头来……
于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