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节到来,现在每次回家过春节都是三辆车了。聚义村因为老村长和高歌他们回来热闹很多,当晚就在聚义堂摆上回字连桌。
这次的主菜是马肉,也是特意留在今天食用,一个月前老死的马必须要得到全村人的感谢。
任总的妻子殷兰芝已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任何事务都离不开她。见到高歌回来,再次展现出浓郁的温柔与喜悦;任珍也成了村里学生假期学习辅导员兼村课堂老师;家宝的情况很不错,精神面貌和厨艺大有改观,还与一位女服务员已好上;家珍愈显年轻漂亮,叫高歌大哥哥也有了儿时的亲热与清甜;外甥女英英也没了初始的拘谨,尽显天真活泼、清纯可爱。英英最亲近大舅妈沈秋怡,依在她怀里悄悄话说个不停。
把酒言欢间,高歌询问起聚义村搬迁的事,谢兰芝马上回答:“一直没人来谈论这事了,知道我们村的人齐心又会武功,他们也不敢强来。”
大哥接话道:“那次我说得很明确,拆迁可以,但必须为聚义村提供至少一千亩地方,并白纸黑字立下保证绝不再出现拆迁,老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彻底葬送在我们手中。”
众长者也是义愤填膺,主张就这么僵持着也行,同时也悲叹世界如此之大,怎么就容不下一个聚义村存在呢?
虽然谢兰芝和任珍对住在家里表示满意,高歌还是认为她俩有个独立空间比较好。征得马月娥同意,便建议母女俩住在马月娥家,每天上下班也方便,要不就在村对面寻找一套合适的二手房。
谢兰芝还是希望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想到聚义村面临拆迁事宜,还是认为住在马月娥家好。她心里还有了一个新想法,那就是期盼高歌能回到她的家,就像真正的妻子来关爱回家的丈夫。
春节几天,高歌还是只要外出就会被人劫走,到来的姐姐姐夫也习惯了跟随弟弟他们没目标的做客,高虹现在过春节陪伴公婆两天,就会迫不及待回娘家,不到开学是不会回家的。
项峮也是一样,可又怕父母孤单,干脆一家人乘出租车来,反正聚义村有客栈。两老也是为女儿操心累了,不再叨叨她的婚嫁之事。针对项峮买车一事,师父师母也是提出批评高歌不该忽略关心妹妹。与一帮姐妹疯闹一阵,项峮坐在高歌身上撒娇宣布,她想要一辆奥迪。原因很简单,小汽车都有四个轮子,正好与奥迪车标相符,这理由把小雨惹疯了,一帮姐妹差点把家给疯跨。
在欢闹中,高歌委托二哥帮忙,节后就帮项峮完成此事。鉴于高歌实在太忙,项峮勉强同意由二哥代办。
尽管不愿去见母亲和哥哥,但在师父师母的要求下不得不去一趟。家还是零乱样,哥哥高峰继续着颓废邋遢,高歌实在不愿多看他一眼。放下礼品、给过红包,与有些好转的母亲简聊几句便匆忙离开。
随后去车厢拿出礼品去看望沈阿姨。沈阿姨夫妇非常惊喜,迎进高歌话匣子就敞开,告知高虹每年都会来看他俩几次,只是从不回楼上娘家。
“哎哟,你看看你,真是越来越出息了,还帮姐姐买那么好的车。你哥知道后对你妈大吵大闹,说他没有弟弟妹妹。唉,都四十多的人了,就不想想自己的种种不好。你哥每月都有四五千,可你看看他,一身像样的衣裳都没有。整天就知道打牌喝酒,还要找你妈要钱。你嫂子马月娥是多好的人呀,他竟然不珍惜,活该孤身一人。”两老对高歌直言直语,知道高歌不会在意。
“他一辈子不醒悟我也没法,就这么保持距离也好。沈姨,看到您们二老身体还好,我就想起毛姨两口子。当年要不是她帮我,婉儿也不会过得那么开心。如果他俩还在该有多好啊,我真想好好孝敬两位老人家。”高歌伤感道。
“你难道不知道?你小德哥离婚带儿子回来快一年了,搞了个什么广告制作的事,生意还可以,儿子下半年就读高二。唉,这毛桂敏也是命苦,两口子走了才有儿子孙子回家,能多熬几年不就熬出头了......”
三人聊得正投机时,沈阿姨小女儿一家三口回来。彼此寒暄几句,高歌给了沈阿姨外孙女一个大红包便告辞。他是想去超市买些礼品再去毛阿姨家,与小德哥哥有二十年没见面了,以前糊纸盒时帮了不少忙,对他还是心存感激的。
敲门开门两人见面,已不再是往日年少时。
“高歌,是你呀!嗯,不错,风度翩翩的,沈姨可没少夸你哦。”兄弟俩紧握彼此的手热情道,一旁英俊高大的小青年跟随腼腆地叫了声:叔叔新年好。待他接过礼品道谢,高歌给了他一个准备好的红包。